网站大量收购独家精品文档,联系QQ:2885784924

2攻辩、自由辩攻防课件解读.doc

  1. 1、本文档共1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攻辩、自由辩的防御、进攻   目的:告知新手们如何提出问题,以及提出问题后的注意事项。   该培训放在辩论群中进行,教材编写可从以下方面着手:   1,攻辩问题的立足点,即一辩的立论稿;   2,攻辩问题提出之后的防备;   3,小结中对攻辩过程的总结。 由于立足点是辩手们最容易忽视的东西,所以在这方面要着重强调。因为辩题对于本方太过不利,所以下面所提出的各个问题,实际上都是立足于防守。一般来说,辩题明显不利的一方,只要在比赛中不落下风,胜利的机会就相当大。 如果大家以前比较喜欢看辩论赛录像或辩词,可能会看到电子科技大学与马来亚大学的那场比赛。那场比赛中,电子科技大学是持反方的。我们现在来针对电子科技大学的几个问题,用我们的立论,来进行一下破解,并借此去摸对方可能的套路。 问题一:林冲是善的吧?可是林冲最后落了个什么下场呢?被逼上梁山啊!(原话记不清了,反正大意就是如此,说林冲好人没好报) 破解一:从善的定义说起。首先分析,林冲是不是善的?好象是,但林冲有善行吗?没有。有善果吗?没有。所以第一个破解的方式就是:“既然对方辩友认为林冲是善的,那么请您指出林冲有过哪些善行?” 破解二:从林冲的行为上讲。如果对《水浒传》比较熟悉的话,可以发现这样一个细节:林冲初上梁山时,王伦让他下山拿个投名状。林冲二话不说,提刀下山。所以这里又有了第二个破解:“对方辩友,林冲上梁山的时候,王伦让他下山杀个人。林冲可是二话不说就去杀的。请问,不问是非随便杀人的人,是善的吗?” 问题二:诸葛亮对刘备的忠诚是善的,诸葛亮毕生的志愿是统一中原,但他最后为什么病死在五丈原? 破解一:实际上,诸葛亮之所以在中国历史上出名,是因为他的智慧而非他的善良。从这一点上,就可以破掉对方的观点。 破解二:河南大学出版的《中国历史读本》中,曾经这样评价诸葛亮的北伐:北伐战争虽然为蜀国开辟了疆土,但同时也给中原人民带来了深重的战争灾难。给人民带来深重战争灾难的人,是善的吗? 要注意,由于“善”是一个含义很丰富的词,而且在一般情况下,人们认定某人是不是善的时候,只是看这个人身上的优点,对其缺点往往视而不见。只要他的优点被人们认识到了,人们就极有可能认定他是善的。以上两个问题是电子科技大学提出来的,他们所犯的错误也正是如此。如果当初对方能够对此进行深入探究的话,电子科大的观点是极易被破掉的。而在一般的比赛场上,辩手也极容易犯这样的错误,所以把握善的具体含义,可以破掉对方的大批观点。 电子科大还提出了贾谊等人的事例,不过那些破解方法与这里差不多,不再多讲。 下面再看一个不同类型的: 问题三:台湾有一个人扶残疾人过马路,结果残疾人被汽车撞死。残疾人家属将这个人告上法庭,向其讨要三百万赔偿。请问,这个人到底得到了什么善报? 粗看之下,这样的观点的确是无懈可击,因为这个人似乎已经不可能得到善报了。但如果能细分一下,我们就可以提出以下破解方法: 第一步,质问对方,是行人自己违反了交通规则,还是司机违反了交通规则? 第二,如果是前者,就提出这个赔偿请求是对他错误的惩罚,而非对其善行的回报。难道是因为我帮了你,所以你才要害我?世上有这么荒唐的逻辑吗? 第三,如果是后者,那么家属可以向司机索取赔偿,这属于找错了责任人。事过之后,家属必然会向他道歉。 这里提出的破解方法,就是从善与善的因果关系出发来破解的。我们在掌握这个概念的时候,要知道所谓的“恶报”是对错误的惩罚,而非对善的回报。 电子科大还提出了农夫与蛇的典故。 我们再来看看,蛇有冬眠的习惯,这个我们大家都知道。在深冬之时,农夫把蛇揣进怀里,是否会危及蛇的生存尚不可知,怎么能单凭着农夫单方面的意愿而判定这是善的?就好像一家的房子着火了,我拿起一堆柴扔了上去,告诉人们我是要隔断空气,扑灭大火。我的意愿是好的,但我这是善的吗? 做善事要有正确的方法,如果真的把事情做到了反面,那恐怕就难以再判定这到底是不是善了。 从以上几个问题的破解,我们可以轻松地发现,我们下功夫的地方,有以下几个: 第一,从善的方面理解。对方很多的事例,必然会被我们排除在“善”的范围之外,所以这一点要重点理解。 第二,从“必”的方面理解。“必”可以只理解为一种固定的趋势,而不是行了善,就肯定要见到善报。对方质疑的时候,要及时搬出《现代汉语词典》作挡箭牌。对方如果再质疑,就让他们去跟《现代汉语词典》的编纂者辩论去吧。 第三,从“善报”的方面理解。善报可以有多种形式,比如说避免灾祸、得到利益、品格提升等各个方面。只要有其中一方面的获取,就可以理解为得到了善报。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文档评论(0)

cc8805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