活性炭结构对甲烷吸附性能关系的研究.doc

活性炭结构对甲烷吸附性能关系的研究.doc

  1.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活性炭结构对甲烷吸附性能关系的研究

活性炭结构对甲烷吸附性能关系的研究 目前天然气(Na,Natural Gas)被认为是一种理想的清洁能源。由于天然气资源的蕴藏丰富,价格比石油更便宜,燃烧排放物对大气污染相对轻,所以其作为汽车的一种代用染料受到越来越多的重视和推广。 然而天然气具有热值较低、远距离运输不便的缺点,限制天然气的大规模应用,于是人们开发出了高压压缩储存天然气(CNG)的方法。但是这种方法投资较高,而且高压设备还隐藏着一些不安全因素。相比之下,在压缩储罐中装入吸附剂,在较低压力下吸附储存天然气(ANG)的方法具有较高的可行性及实用性。选择合适的吸附剂是吸附储存天然气技术得以大规模应用最关键的一步。 活性炭由于具有比表面积高、孔径分布集中等特点,成为吸附储存天然气的优选材料。 本文针对活性炭对天然气的主要成分甲烷的吸储展开研究,探索活性炭对甲烷吸储的特征和技术难点。考察活性炭微孔比例、比表面积、堆积密度和活性炭成型、吸储体系的充放气快慢和体系存储压力对甲烷吸储的影响。 1 实验 1.1原料 实验采用99.9%的甲烷气体。吸附材料活性炭试样种类如表1所示。A1与A2,C1与C2由同种原料制备,一种为成型,一种为粉体。D1、D2分别是用水蒸气物理法和化学法自制的高比表面积活性炭。 1.2仪器设备 空隙比表面仪(SSA-4200):北京彼奥德电子技术有限公司;高压吸附罐:福州克雷斯实验设备有限公司。活性炭对甲烷吸附量的体积测试装置和重量测试装备:实验室自制。 1.3实验步骤 吸附性能测试:用实验室自制装置测试活性炭对甲烷的吸附量(质量和体积)。 2 结果与讨论 2.1比表面积对吸储的影响 将表1中的活性炭在120℃、0.06Pa下真空干燥后,在3.5MPa下进行甲烷吸附的相关实验。将所得结果绘成活性炭的比表面积与对应的质量吸附比和体积吸附比的关系图,如图1所示。 Perrin等研究了活性炭在25℃,3.5MPa下对甲烷的吸附量与活性炭比表面积的关系。从图1(a)知,比表面积在2500㎡/g以上时,活性炭的质量吸附量都能达到0.28g/g以上。图中Dm活性炭的质量吸附量明显下降,原因是成型后微孔相当部分被堵塞,堆积密度增大,使得吸附量下降。 成型的C1、Dm都比对应的C2、D2的质量吸附量低,但A1却比A2要高,说明如果成型控制得好,再进行第2次适度的活化,可以在增加堆积密度的同时降低大中孔比例,同时相应地提高微孔比例,使得A1活性炭单位质量的比表面积增加,从而质量吸附量得到一定的提升。 一般比表面积大,体积吸附量和质量吸附量都大,但体积吸附比和质量吸附比却不一定和比表面积成正比关系。由图1(b)可知,A2和C2比表面积都很大,但体积吸附比和有效体积吸附比都比对应的A1、C1低。这是因为A1和C1成型了,它们堆积密度增加,单位质量的活性炭对应的体积减小,所以体积吸附比会大幅上升。Dm的体积吸附比只比D2高一点,而有效体积比还比D2低,说明Dm的成型不是很成功,堆积密度增加不大,可能原因是成型破坏了大量的微孔。 2.2 微孔比例对吸储的影响 为了提高甲烷吸储能量的密度,要求制备并利用活性炭高度发达的微孔结构。Matranga等利用蒙特卡罗计算方法,模拟出25℃、3.5MPa下,甲烷吸附最适宜的狭缝孔径为1.1nm左右。但实际测试结果表明:微孔比例与体积吸附性能、质量吸附性能都不一定成严格的线性单调趋势,如图2和图3。这是因为微孔数和微孔比例、堆积密度等都与体积吸附或质量吸附存在复杂的关联,这几种因素又相互制约影响,所以不会呈现简单的线性关系。 2.3堆积密度对吸储的影响 在实际情况下,甲烷以吸附态和压缩态存储在储存罐里。为了降低储罐压力,要求甲烷尽可能是吸附态时才能降低储罐体系的压力,从而获得很高储存密度。表2是活性炭试样的结构及对甲烷吸附性能的测试结果。 由表2可知,A1与A2的堆积密度很接近,质量吸附比和有效质量吸附比都相差不大,但A1与A2的体积吸附比和有效体积吸附比分别是150.7/146.6和99.8/97.9,相差50%。也就是说A1的堆积密度虽然仅比A2大0.09g/ml,却使得A1的体积吸附比A2大了50%左右。这是因为活性炭的密度增加,吸附剂的体积就会下降,在气体吸附量一定的情况下,实际上就提高了活性炭的体积吸附比。一般来讲对于同种高性能的活性炭,其堆积密度越大,对应的质量吸附比就越小,而体积吸附就越大。 此外,A1、A2与C1、C2两组活性炭的比表面积差不多,质量吸附量相近。C1与C2的质量吸附量和体积吸附量都比A1与A2小了很多,C1与C2的堆积密度有0.08g/ml的差距,但两者的体积吸附比相差30%左右,而A1与A2得堆积密度虽只差0.09g/ml,但A1与A2的体积吸附比却有50%的

文档评论(0)

yy55691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