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18章 补体检测及补体参与试验
甘露糖苷 MBL C4 C4a + C4b C2 C2b + C2a C4b2a (C3转化酶) + MASP MASP MBL 甘露糖苷 MASP:(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 MBL途径 + MASP2 经典激活途径 替代激活途径 MBL途径 激活物质 抗原抗体复合物 肽聚糖、酵母多糖、脂多糖 MBL相关的丝氨酸蛋白酶 起始分子 C1q C3 C4/C2 参与补体成分 C1/C4/C2/C3/ C5-C9 C3/B/D/P因子/C5-C9、 C2-C9/MASP 所需离子 Ca2+、Mg2+ Mg2+ Ca2+ C3转化酶 C4b2a C3bBbp C4b2a C5转化酶 C4b2a3b C3bnBb C4b2a3b 生物学 作用 参与特异性免疫的效应阶段,感染后期 发挥作用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效应阶段,感染早期 发挥作用 参与非特异性免疫的效应阶段,感染早期 发挥作用 三种途径比较 三、补体系统的生物学功能 1.溶解细胞、细菌、病毒(MAC) 2.调理作用(C3b,C4b) 3.清除免疫复合物(C3b) 4.引起炎症反应(C3a, C4a,C5a ) 5.免疫调节作用(C3b) 了解 复习 1.产生补体的细胞是?补体的理化特性? 2.哪类疾病考虑检测补体活性? 3.检测补体活性常用实验? 4.补体参与的实验PH要求? 第二节 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 补体总活性测定方法 应用不同激活物活化不同补体途径 基于经典途径的CP-CH50(临床常规项目) 应用于C3旁路检测的AP-CH50(不是常规) MBL途径活性测定的可靠方法暂未建立 补体最主要的活性是溶细胞作用,这种活性很容易通过溶血反应进行检测。在一个适当的、稳定的反应系统中,溶血反应对补体的剂量依赖呈一个特殊的S形曲线。 50%溶血-CH50 掌握 在半溶血(50%溶血)上下时曲线最陡,对补体量的变化非常敏感。故采用50%溶血作为终点指标,这一方法称为补体50%溶血,简称为CH50。 一、CP-CH50实验原理 掌握 测定总补体活性 2.测定方法要点及结果判断 熟悉 (1)调制红细胞悬液:2%SRBC (2)溶血素:2U (3)缓冲液:BBS;PH7.2-7.4;钙镁离子. (4)配制50%溶血标准管 (5)正式试验(表18-1) (6)50%溶血总补体活性的计算 3.方法评价 方法简便、快速,但敏感性低 经典途径的总补体溶血活性测定,如CH50测定值过低或完全无活性,应考虑补体缺陷. CH50增高见于:心肌梗死、大叶性肺炎等 CH50降低见于:系统性红斑狼疮、类风湿性关节炎和强直性脊柱炎或严重肝病等 熟悉 二、脂质体均相免疫溶破试验 用于血清总补体活性测定 试剂盒包括: 1.脂质体(内含抗原和酶) 2.羊抗DNP抗体和酶底物 该方法不使用SRBC,血清用量少,影响因素少,操作简便、快速准确,适用于自动分析仪测定。 了解 三、AP-CH50 原理:家兔红细胞未经致敏可直接激活人血清中的B因子,引起旁路途径活化,导致兔红细胞溶解。在红细胞量一定时,溶血程度与血清中参与旁路激活途径的补体量与活性呈正相关。 本法主要反映旁路途径的溶血功能,结果与C3、B因子、P因子等的量及活性有关。 了解 第三节 单个补体成分的测定 熟悉 常作为单个补体成分的检测指标: C3、C4、C1q、B因子和C1INH等 测定方法: 免疫溶血法(检测单个补体成分的活性) 免疫化学法(检测单个补体成分的含量) 原理:Ag+Ab(IgG /IgM)+C 溶血 材料: 抗原:SRBC 抗体:兔或马抗SRBC的抗体 补体:已知缺少某一成分的补体 不溶 (人缺C2/豚鼠缺C4/小鼠缺C5/家兔缺C6) 加入待检血清观察溶血程度 一、免疫溶血法 熟悉 应用 检测补体活性 检测待检标本中某一单个补体成分是否缺乏,可以帮助诊断补体某个成分缺失或其含量正常但无溶血活性的先天性补体缺陷。 方法评价 简便,快速,无需特殊仪器与设备,敏感性较低,影响因素多。 二、免疫化学法 免疫化学法分类 1.单向免疫扩散 2.火箭免疫电泳 3.酶联免疫吸附试验 4.透射比浊法 5.散射比浊法 前两种方法:手工操作繁琐、耗时长、影响因素多、结果重复性差,已逐渐淘汰 后两种方法:通过仪器对补体的C3、C4、B因子等单个成分进行自动化定量测定 熟悉 一、补体结合试验 (complement fixation test,CFT )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