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九章 色谱法导论.pptx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九章 色谱法导论

第19章 气相色谱法 Gas Chromatography (GC) 气相色谱法(GC)以气体为流动相,主要优点:气体黏度小,柱内流动相阻力小;气体扩散系数大,组分在两相间的传质速率快,有利于高效分离。 气相色谱的局限:在没有纯标样条件下,对样品中未知物的定性和定量较为困难,往往需要与红外光谱、质谱等结构分析仪器联用;沸点高、热稳定性差、腐蚀性和反应活性较强的物质,气相色谱分析比较困难。 19.1 概 述 年代 发明者 发明的色谱方法或重要应用 1906 Tswett 最先提出色谱概念。 1941 Martin, Synge 预言了气相色谱。 1952 Martin, James 从理论和实践方面完善了气-液分配色谱法 1956 Van Deemter等 提出色谱速率理论,并应用于气相色谱。 1958 Golay 发明毛细管柱气相色谱。 1960 前后 IG McWilliam 发明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J E Lovelock 发明电子捕获检测器(ECD) 1979 Dandeneau, Hewlett-Pachard 制造出熔融石英毛细管柱,为现代气相色谱法的发展奠定了基础。 第一节 概 述 1.气相色谱法的发展简史 2. 气相色谱法的分类 按固定相的物态分类 气-固色谱法(GSC) 气-液色谱法(GLC) 按柱径和填充分类 填充柱色谱法(φ2-4mm) 毛细管柱色谱法(φ0.1-0.53mm) 按分离机制分类 吸附色谱法(吸附剂固定相) 分配色谱法(液体固定相) 3. 气相色谱法的特点 特点:分离效率高;分析速度快;选择性高;检测灵敏度高;样品用量少 (气:0.01-10μL, 液0.1-10 mL)。 适于分析气体、易挥发的液体及固体; 不适合分析不易气化或不稳定性物质; 样品的衍生化使应用范围进一步扩大. 4. 气相色谱法的应用 环境监测、石油化工、果蔬食品、生物、医药学、科学研究。 在药物分析中的应用:   ⑴合成药;   ⑵中药及中成药;   ⑶制剂分析;   ⑷药物监测与药代动力学研究;   ⑸手性化合物的分离。  19.2 气相色谱仪 商品化有填充柱、毛细管柱和制备气相色谱仪等三种。 先进的气相色谱仪往往兼具填充柱、毛细管柱,分析、制备等多种功能。 19.2.1 填充柱气相色谱仪 1)气相色谱仪的一般流程 气相色谱仪由六大系统组成:载气系统、进样系统、分离系统、温度控制系统、检测系统和数据处理系统 (1)气路系统 气路系统是一个载气连续运行的密闭的管路系统。获得纯净的、 流速稳定的载气。 气路系统的密闭性、载气流速、流量等都影响色谱仪性能 载气系统 包括气源、净化干燥管和载气流速控制; 要求: 气密性、载气流速的稳定性、流量测量的准确性 常用的载气有:H2、N2、He、Ar; 净化干燥管:去除载气中的水、O2、 CO2、有机物等杂质(依次通过分子筛、活性炭等); 载气流速控制:压力表、流量计、针形稳压阀,控制载气流速恒定。 (2)进样系统 将气体、液体或固体溶液试样引入色谱柱前瞬间气化、快速而定量地转入色谱柱的装置 进样系统包括:进样器、气化室 进样器的类型: 六通阀进样器-气体样品 微量注射器-液体样品 分流进样器-毛细管柱样品 气化室:将液体试样瞬间气化, 要求:密封性 好,体积小,热容量大,无催化效应 (3)分离系统:由色谱柱组成,是色谱仪核心 填充柱:柱管由不锈钢或硬质玻璃制成,呈螺旋管状,内径2-4 mm,长1-3 m 白色:玻璃柱 灰色: 不锈钢柱 毛细管柱:早期由不锈钢或玻璃制成,有一定催化活性,惰性差,不易涂渍固定液,已淘汰; 现代毛细管柱用熔融石英制成,具有化学惰性、热稳定性及机械强度好并具有弹性等优点。毛细管柱内径0.1~0.5 mm,长度20~200 m。但是,柱容量低,进样量小,要求检测器灵敏度高,且制备较难。 热导检测器(TCD) 电子捕获检测器(ECD) 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FID) 火焰光度检测器(FPD) 氮磷检测器(NPD) (4)检测系统:检测器,是色谱仪的关键部件 作用:将经色谱柱分离后的各组分的浓度转变 成易被测量的电信号 在气相色谱测定中,温度是重要的指标,它直接影响色谱柱的选择分离、检测器的灵敏度和稳定性。 控制温度指对色谱柱炉,气化室,检测器的温度控制。 温度控制方式有恒温和程序升温二种。对于沸点范围很宽的混合物,往往采用程序升温法进行分析。 程序升温:指在一个分析周期内柱温随时间由低温向高温作线性或非线性变化,使沸点不同的组分,分别在其最佳柱温下出峰,以达到用最短时间获得最佳分离的目的。 (5)温

文档评论(0)

骨干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