必修一生物第四章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详解.ppt

必修一生物第四章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详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必修一生物第四章第二节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详解

第2节 生物膜的流动镶嵌模型 从现在开始我们就与科学家们一起来探索生物膜的结构! 一、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1、细胞是否有边界? 现象 现象一:19世纪中叶,科学家发 现细胞表面能阻碍染料进入。 结论: 细胞有边界,也就是说“细胞膜”是存在的。 细胞膜的结构是怎样的? 现象二:用微针触碰细胞表面时,细胞表面有弹性,可以伸展。 新问题: 一、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2、欧文顿的通透性实验: 现象: 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提出: 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一、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历程 2、欧文顿的通透性实验: 现象: 凡是可以溶于脂质的物质,比不能溶于脂质的物质更容易通过细胞膜进入细胞。 假说: 膜是由脂质组成的。 有必要分析膜的化学成分 新问题: 3、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 出来; 4、分离出细胞膜以后,科学家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分析;         血影     红细胞     无机盐       细胞膜          血红蛋白等     吸水胀破 离心分离 卵磷脂酶(可破坏卵磷脂)处理 细胞膜被破坏 聚合的多羟基苯酚(可破坏蛋白质)处理 细胞膜被破坏 细胞膜的化学成分 脂质: 蛋白质: 糖类: 磷脂最丰富 功能越复杂的细胞膜,蛋白质的种类和数量越多 3、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 出来; 4、分离出细胞膜以后,科学家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分析; 知道细胞膜的化学成分后,你又准备探索什么东东? 3、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 出来; 4、分离出细胞膜以后,科学家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分析; 5、新问题:组成细胞膜的这些分子是怎样排列的呢? 磷脂分子 亲水的头部 疏水的尾部 思考与讨论:你认为磷脂分子怎样排列从而形成细胞边界的呢? 3、20世纪初,科学家第一次将膜从哺乳动物的红细胞中分离 出来; 4、分离出细胞膜以后,科学家进行了化学成分的分析; 5、新问题:组成细胞膜的这些分子是怎样排列的呢? 1925年荷兰科学家的实验 红细胞 将人的红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抽提出来,在空气/水界面上排成单分子层。 发现表面积增大了一倍。 红细胞 将鸡的红细胞膜的磷脂分子抽提出来,在空气/水界面上排成单分子层。 发现表面积? 细胞膜的结构: 磷脂分子: 蛋白质分子: 磷脂双分子层——基本支架 6、20世纪40年代,曾经有学者推测脂质两边各覆盖着蛋白质。 7、1959年罗伯特森电镜下的观察,提出假说:蛋白质——脂质——蛋白质三层静态结构模型(三明治结构模型)。 质疑一:“覆盖”? 质疑二:“静态”? 按照“三明治”模型,科学家进过计算认为细胞膜至少厚15—20纳米,但电镜照片中,实际测得细胞膜的厚度为7—10纳米。 结论:膜蛋白并不是全部平铺在脂质表面,有的蛋白质是镶嵌在脂质双分子层中的。 质疑二:“静态”? 思考与讨论: 1、请利用你了解的生物现象来质疑“静态”模型。 2、你将如何利用所学的知识证明膜分子是运动的? 结论:细胞膜的分子具有一定流动性 人的细胞膜上蛋白质分子(红) 老鼠的细胞膜上蛋白质分子(绿) 十 细 胞 融 合 细胞融合后红绿蛋白质均匀分布 37oC 40分钟 对细胞膜结构的探索至今,桑格和尼克森提出的“流动镶嵌模型”为大多数人所接受。

文档评论(0)

1192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