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布局——生态详解.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总布局——生态详解

第五部分 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 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科学内涵 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一 二 三 一、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理论依据 人是自然界长期进化的产物,是自然界的一部分。 马克思恩格斯阐明人与自然关系,明确指出:“人直接是自然存在物”; “人本身是自然界的产物,是在自己所处的环境中并和这个环境一起发展起来的”。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 必须尊重自然规律 马克思主义认为,物质资料的生产和再生产以及人类自身的生产和再生产,都要以自然界的存在与发展为前提条件。 恩格斯告诫人们:“我们不要过分陶醉于我们对自然界的胜利。对于每一次这样的胜利,自然界都对我们进行报复。 一、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理论依据 马克思主义生态文明思想 新中国伊始,以毛泽东为核心的党的第一代领导集体,针对长期战争造成的严重生态破坏,提出“绿化祖国”的环境保护任务和目标。 1955年,毛泽东向全国发出了12年内“绿化祖国”的号召。 改革开放后,以邓小平为核心的党第二代领导集体,确立了自然环境保护和建设的长远规划。 1983年邓小平在第二次环境保护会议上提出:“环境保护是我国的一项基本国策。” 1989年第三次环境保护会议通过了八项管理制度,提出“努力开拓有中国特色的环境保护道路。” 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增强国际竞争力的需要 实践依据 实现中国梦的需要 一、生态文明思想的形成与发展 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由于缺乏适当人口控制机制,导致全球人口指数式增长。 公元初,世界人口约2至3亿;哥伦布发现新大陆时,全球人口5亿;1800年10亿;1930年20亿;1960年30亿;1974年40亿;1987年50亿;1999年60。 预计到21世纪中叶,世界人口将达到90亿至100亿。 我国人口13亿,高峰16亿。我国以9%世界耕地、6%的可更新水资源、4%森林资源,养活22%世界人口。 人口失控 世界人口增长状况 年代 数量(亿) 间隔年 1804 10 数百万 1927 20 123 1960 30 33 1974 40 14 1987 50 13 1999 60 12 能源资源相对不足已成为我国的基本国情。 2012年,我国经济总量约占全球的11.5%,却消耗了全球21.3%的能源、45%的钢、43%的铜、54%的水泥;原油、铁矿石对外依存度分别达到56.4%和66.5%。 我国每创造1个美元的产值,耗能是美国的4.3倍,德国和法国的7.7倍,日本的11.5倍。 ——资料来源:张高丽:“大力推进生态文明 努力建设美丽中国” 2013年12月16日《求是》 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资源消耗 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在过去200年,CO2浓度增加25%,地球平均气温上升0.5℃。科学家预测,今后大气中CO2每增加1倍,全球平均气温将上升1.5—4.5℃,而两极地区的气温升幅要比平均值高3倍左右。海平面上升对人类社会具有十分严重的影响。如果海平面升高1m,直接受影响的土地约5×106km2。 我国大气污染、水体污染、土壤污染、固定废弃物污染、生物污染、产品污染、食物污染、环境噪声污染 环境污染 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由于人类活动强度不断加大,导致世界生态状况持续恶化。如过度放牧、过度垦殖、过度樵柴和不合理利用水资源,使沙漠化面积不断扩大。 现在地球上受沙漠化影响的土地面积有3800多万平方公里,全世界每年约有600万公顷土地发生沙漠化。 生态恶化 可持续发展的需要 自然灾害已经严重地威胁到全球安全。如2000至2006年的自然灾害数量比上世纪70年代多4倍,平均每年经济损失830亿美元,比70年代高7倍,未来自然灾害严重年份,经济损失可高达1万亿美元。 自然灾害对发展中国家的经济打击比发达国家更加严重,这些国家人民自然灾害死亡率比发达国家高20倍,家庭经济生活因自然灾害而下降可能性高80倍。 灾害频发 改善人民生活质量的需要 生活环境质量关注度:由“中国环境文化促进会”组织编制的环保民生指数,是国内首个环保指数,被誉为中国公众环保意识与行为的“晴雨表”。 “2007年中国公众环保民生指数”调查 66.9%?的公众认为现阶段我国环境问题非常严重和比较严重,只有有?2.7%?的人认为不太严重和不严重; 60.7%公众对食品安全最不放心; 39.7%

文档评论(0)

119220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