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附子毒性及作用机制研究进展-中国中药杂志
附子毒性研究进展
陈荣昌1,孙桂波1(,张 强1,叶祖光2,孙晓波1(
(1.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药用植物研究所,北京 100193;
2.中国中医科学院,北京1007000)
[摘要 附子具有回阳救逆、散寒止痛之功效,在临床上应用广泛,在治疗重症疾病中疗效独特。但附子毒性较大,具有明显的心脏毒性和神经毒性,其毒理学机制主要是影响电压依从性Na+通道、神经递质的释放和受体的改变、促进脂质的过氧化和心脏、肝或者其他组织的细胞凋亡。附子主要通过配伍、炮制等方式降低毒性,除传统的炮制方法外,许多现代新的炮制工艺的出现,能更好的达到减毒增效的目的。为了进一步开发其药用价值,减少临床应用中的毒副反应,本文通过有关附子毒性的,并结合作者的实验,对附子的毒性特点、作用机制及减毒方法等予以综合述评。
关键词附子;毒性;减毒
附子为毛莨科多年生草本植物乌头子根的加工品,在传统中药里占有重要的地位。始载于《神农本草经》,性味辛、甘,大热,有毒,归心、肾、脾经。附子因具有回阳救逆、补火助阳、散寒止痛之功效,成为临床治疗危急重症的要药,倍受医家推崇,与大黄、人参、熟地同列为中药四维。但因其性刚烈迅捷,历代医家及本草著作皆言附子“有毒”,用之不当,易出现严重的毒副作用,附子的毒性及减毒增效也就成为历代研究之热点。附子主要活性成分为二萜类生物碱包括双酯型、单酯型和脂型生物碱,其中双酯型生物碱毒性最大[1-2],其毒性主要作用于中枢神经系统、心脏、和肌肉组织[3-5]。附子中毒的表现为头晕,心慌,唇、口、舌及四肢麻木,说话不爽利,继而出现恶心、呕吐,烦躁不安,严重者会出现昏迷,四肢肌肉抽搐,呼吸急促,皮肤湿冷,血压、体温下降,心律不齐,甚至死亡。近年来,人们利用现代技术从整体、离体、细胞等多个水平对其毒性机制、配伍减毒和炮制减毒等进行了大量的研究,对临床应用具有重要参考价值。1 附子的毒性及机制
心脏毒性
Fu等[6]研究发现附子中毒的SD大鼠心脏自主活动节律、振幅和心肌细胞内Ca2+的浓度都有明显的异常,Ca2+离子释放通道蛋白的mRNA转录水平、蛋白表达水平和细胞膜Ca2+交换也相应升高,该异常可以被Ca2+通道抑制剂逆转,研究者认为细胞内Ca2+稳态的破坏是附子心脏毒性的主要机制。Shi-Wei Zhang等[7]研究发现乌头碱不仅诱导乳鼠心肌细胞间隙蛋白Cx43和PKCα的去磷酸化,还改变细胞内Ca2+振动模式。他们通过Westernblot分析发现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磷酸化的CX43(P-CX43)所占比例降低,非磷酸化的CX43(NP-CX43)所占比例升高。 Min Fu等[8]认为心肌细胞肌浆网Ca2+通道ryanodine受体(RyR2)对乌头碱诱发心律失常起着关键作用,并建立了RyR2敲除的模型。在RyR2敲除的心肌细胞中,稳定和周期循环的Ca2+自发性振动几乎消失,但可被乌头碱重新诱导。结果显示RyR2似乎与乌头碱诱导心律失常有直接联系。因此有人[9]认为乌头碱对心脏的作用,更主要的是直接对心肌搏动的影响,它通过使细胞膜去极化,而导致心律失常,引起心室纤颤。
然而Sheikh-Zade YR[10]等研究发现乌头碱除直接作用于心肌细胞导致心律失常和心脏毒性,同时还间接通过心外神经介导造成心脏毒性,其具有明显的抗胆碱和阻断迷走神经特性,从而诱导心律失常。下丘脑在心血管的调节中也发挥着重要作用,从这一方面考虑,Hisashi Yamanaka等[11]研究证明乌头碱能使离体培养的神经元细胞去极化,乌头碱的这种去极化作用在CNQX存在时受到抑制,在GABA拮抗剂存在时加强,在两者都存在时只有轻微的去极化作用。因此,研究者认为心血管对乌头碱的反应有可能是因为乌头碱通过增加兴奋性或抑制性神经递质在下丘脑神经元细胞外的浓度来实现的。笔者通过实验发现,原代心肌细胞加入乌头碱5 min后出现心律失常现象,高浓度乌头碱使细胞停止搏动,但20 h后又逐渐恢复。笔者认为,虽然乌头碱能引起细胞凋亡但其心脏毒性的主要原因可能是其对心律的影响。
1.2 神经毒性
大脑海马和隔区的中枢神经系统是与学习记忆密切相关的脑区,对缺氧、毒物等损害非常敏感,与衰老也很密切,常作为研究神经元生长、退变或损害的生物学标志[1]。韩屾等[1]研究生川乌、生草乌及生附子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海马神经元毒性作用,结果首次表明三者均能显著抑制海马神经元的生存,且随着剂量的增加抑制作用增强,有显著的量效关系这说明乌头类中药可以表现出直接的神经细胞毒作用。Pengc[1]等证明附子中的乌头碱可以使星形间质细胞(ICC的细胞膜完整性受到损伤,从而导致细胞内离子溢出和Na-K-ATP酶失活,离子紊乱导致细胞呼吸链中断,使无氧呼吸增加和糖原大量分解,最终造成细胞的能量代谢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小学英语主格和宾格练习.pdf VIP
- 《中国-2-型糖尿病膳食指南》及解读——中国营养学会糖尿病营养工作组.pdf VIP
- 一种防治动脉粥样硬化的中药组合物及其应用.pdf VIP
- 植物型酵素除臭剂.pdf VIP
- 第13课 制作数字相册 教案 义务教育人教版信息科技三年级全一册.docx VIP
- 八年级上学期道法期中考考点.docx VIP
- 丰汇煤矿新风井启用及通风系统调整方案.doc VIP
- 宠物用除臭剂市场发展预测和趋势分析.docx VIP
- JTGE41-2005公路工程岩石试验规程.pdf VIP
- 18.3 跨学科实践:为家庭节约用电提建议 教案(表格式) 初中物理人教版九年级全一册.doc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