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人口、经济、空间的城市化及其互动.docVIP

区域人口、经济、空间的城市化及其互动.doc

  1. 1、本文档共9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5.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6.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7.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8.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区域人口、经济、空间的城市化及其互动.doc

区域人口、经济、空间的城市化及其互动    摘 要:构建城市化综合测度指标体系,运用熵值法对湖南省1986―2013年的城市化水平进行了综合测度,借助于VAR模型、Granger因果检验和脉冲响应分析,对湖南省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的动态特征进行实证分析。研究表明,湖南省人口、经济空间的城市化三者之间存在着长期协整的关系;短期而言,三者之间的关系并不稳定;湖南省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城市化之间存在着互为Granger因果关系,经济城市化是人口城市化的Granger原因,但是经济城市化和空间城市化之间并不存在Granger因果关系。    关键词:城市化;熵值法;VAR模型    中图分类号:F127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291X(2015)24-0058-06    引言    城市化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人口、空间、经济结构、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诸多领域综合变化的过程。城市化的过程在一定程度上能加快要素的集聚,促进经济增长。美国著名经济学家斯蒂格利茨认为,中国的城市化将是区域经济增长的火车头,并产生最重要的经济利益。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城市化进程与经济增长高度协同。    城市化进程的过快推进,带来了众多问题:许多城市出现了城市规模不足、城市资源利用效率较低下的现象;交通拥挤;城镇居民住房紧张;城市就业难度增大、失业人数增多,等等。从某种程度上讲,这些现象都是城市现代化过程中不可避免的副产品,但也是“城市病”。而这些问题的出现,引起了外界的普遍关注。中央将城市化战略提升到国家战略层面,提出了新型城镇化战略。因此,对城市化各子系统内部互动关系的研究,不仅具有理论意义,而且对如何合理利用城市化对经济增长的作用和解决“城市病”现象都具有现实意义。    一、文献综述    目前,学者们对城市化的研究成果颇丰,对城市化子系统的研究也逐渐深入。受刘易斯的二元经济模型的影响,学者们最早的研究是人口城市化问题。周一星[1]对人口城市化与经济增长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    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城市病”,引起了众多学者的关注,学者们开始对城市化的内涵进行了重新界定。库茨涅兹、赫茨勒[2~3]等人认为,“农村人口流向城市、城市人口增加”。著名学者叶裕民[4]认为,城市化是非农产业在城市积聚的过程。路易斯?沃斯[5]指出,城市化的过程是乡村生活方式向城市生活方式发展、质变的全过程。这种仅从单方面对城市化进行定义的观点,显然不能真正反映城市化的本质。国内学者对传统城市化定义进行了比较全面的补充。刘英群[6]从经济城市化、空间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社会生活方式城市化、文化的城市化等方面对城市化进行定义。刘洁泓[7]认为,城市化的内涵应该包括“城市化的数量”和“城市化的质量”两个方面。    基于对城市化内涵的再认识,学者们增加了探讨城市化各子系统之间的内在关系的研究。李萍、谭静[8]通过建立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利用因子分析法,对城市经济与土地利用效率进行综合评价,然后借鉴物理学中的耦合度函数,测算四川省地级城市经济与城市土地利用效率之间的耦合协调程度。姚震宇[9]认为,江苏省“在人口城市化方面,20世纪90 年代中期伊始的城市化机制无益于解决一大批跨区域流动人口的异地城市化;在空间城市化方面,目前的城市化机制造成了‘假性城市化’和‘南城北乡’空间格局”。孙平军等[10]构建了城市化综合测度指标,“并运用时序全局主成分分析法”对2000年以来湖北省12个地级市的城市化层级结构演变过程及趋势进行了分析,得到了“城市化总量时序演变上呈现出明显的上升趋势,且存在经济城市化gt;空间城市化gt;综合城市化gt;人口城市化的变化趋势”的重要结论。孙平军、丁四保等[11]基于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概念与内涵构建评价指标,综合测度1990―2008年间北京市各系统的城市化水平,运用了耦合容量系数模型和改进的耦合协调度函数,评价三者之间的耦合协调度,并得出了“各系统城市化水平持续提高”“人口、经济、空间城市化彼此之间的耦合协调性整体水平都较高”的结论。徐小钦、袁凯华[12]运用熵值法对1986―2011年我国城市化水平进行综合测度,并利用VAR模型对我国城市化的动态特征进行了实证分析,研究认为,我国的人口与经济城市化之间存在互为格兰杰因果的关联作用,但与空间城市化之间却呈现出单向的关联作用。孙焱林等[13]利用协调发展模型,建立了城市化协调发展的指标体系,分析了1996―2011年我国30个省市的城市化协调发展程度,认为经济城市化领先于空间城市化和人口城市化,而人口城市化发展滞后则成为城市化发展协调度低的主要原因。    通过文献梳理可发现,目前关于城市化子系统的文献大多集中于:侧重于城市化的一个或两个方面,缺乏系统性观点

文档评论(0)

fa159y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