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国县域城镇化、就业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实证研究.doc
中国县域城镇化、就业率与经济发展水平关系的实证研究
[摘要]剖析县域城镇化、就业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对于我国县域城镇化建设具有重要的战略意义。运用面板数据回归方法,对2002―2011年我国东中西部三个区域24个县的县域城镇化、就业率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进行实证性研究。结果表明,县域城镇化与就业水平存在一定的均衡关系,县域就业率和经济发展水平促进了县域城镇化的发展。为了促进我国县域城镇化、就业以及经济的协调发展,应采取多方面的措施。
[关键词]县域城镇化;县域就业;县域经济;面板数据
[中图分类号]F2992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2095-3283(2015)02-0079-05
[作者简介]申布语(1989-),女,汉族,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研究方向:宏观经济学。一、引言
城镇化是指由于生产力的发展而使城镇的人口数量不断扩大,农村人口不断向城镇集聚,城市文明不断向四周扩散,在此过程表现出了地域性质和形态在空间上的不断演变。县域城镇介于城市和农村之间,既有城市的功能,又有农村的环境,兼有城乡两种职能,是城市向农村的过渡地带,是农村一定区域内的经济文化中心。县域城镇以农村为腹地,以城市为依托,对调整农业产业结构、改变城乡人口分布、推动农村经济社会的发展发挥了重要的作用。[1]
2013年中央一号文件使“城镇化”再次进入到人们的视野,指出城镇化是解决“三农”的重要战略,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支撑。新型城镇化也是2014年两会上代表委员们激烈讨论的话题之一。城镇化的关键是人的市民化,而人的城镇化的关键在于城镇能否实现稳定就业。对于农村转移人口而言,只有稳定的收入和就业,才能支付在城镇长期居住的生活成本,才有享受社会保障、子女上学等公共服务的可能。
从国内外相关研究来看,对于县域城镇化的研究主要集中在我国。根据我国学者的研究,城镇化与就业确实存在着一定的相关关系。Harris认为导致城乡收入差距拉大,并且农民进入城市的原因是发展中国家的二元经济结构,农民不断进入城市,城市劳动力市场供需失衡,这就使城市里的失业问题越来越严重。[2]黄明使用时间序列分析,证明了城镇化率的提高和城镇就业存在相互促进的关系。[3]朱农认为,农业是城镇化发展的前提,农民增收才能促进城镇化的发展。[4]刘七华对就业总人口和就业结构进行描述,利用VAR模型得出结论,我国城镇化水平与就业结构不协调。[5]
研究表明,城镇化也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一定的关系。卢方元利用时间序列模型,实证研究了河南省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证明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协整关系。[6]秦文俊通过国内外的研究发现,城镇化与经济发展水平存在着互动关系。[7]但是曾志杨认为现在的城镇化发展水平不能唯GDP是从,不能只看经济的发展,还要看多方面的发展。
目前我国关于县域城镇化的研究存在两个不足:一是注重理论阐述性,研究给出了一定的理论建议,但是并没有实证分析;二是仅仅考虑了城镇化,但是没有将重点放在县域。针对这些不足,本文尝试将城镇化放在县域考虑,分析东中西部县域城镇化、就业与经济发展水平的关系。
二、我国县域城镇化发展现状
根据《中国县(市)社会经济统计年鉴》,整理出2002―2011年我国各区域城镇化的发展现状,对东中西部三个区域的24个县进行了资料采集和梳理,以下是随机抽取的个案的结果。表12002―2011年我国东部7县(市)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 单位:%年份县域2002200320042005200620072008200920102011密云县2536295530233023333333333195347834043404沙县2583250025002500158028002530240026922308连平县20540500500210523331825179517501707平果县107210871087870130222922352240025492745吉安县1250136413641364159115911974195719154167江阴市197123582542254226052605338337542504711武安市969972972959109610961481131614101392表1选取的是2002―2011年东部7个县的城镇化率。从数据可以发现,东部各县域之间存在一定的差距,例如城镇化率较高的江阴市,城镇化率达到了4711%,而武安市的城镇化率才只有13%左右。但是从总体来看,东部的城镇化率比较高,总体水平大概在25%~30%之间,这与东部经济实力整体相对较强密切相关。从上升幅度来看,江阴市的上升幅度较大。表22002―2011年我国中部6县(市)县域城镇化发展水平 单位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