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1、本文档共230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9年级上册

9年级上册第1课 人类的形成 ●考点1:南方古猿 九上P2 能力要求:识记 南方古猿生活在距今300万年前。 [参考答案] √[09耒阳中考]第32题 ●考点2:三大主要人种 九上P2 能力要求:识记 目前世界上主要人种不包括 A .黄种人 B.黑种人 C.白种人 D.红种人 [参考答案]D[06年海淀毕业考试]第1题 9年级上册第2课 大河流域—人类文明的摇篮 ●考点1:古代埃及的金字塔 九上P7 能力要求:识记 右图所示,创造世界文化遗产的文明古国是 注:图(埃及金字塔和狮身人面像) A.古代埃及 B.古代巴比伦 C.古代印度 D.古代中国 [参考答案]A[06年山西中考]第9题 右图古迹所在的文明区域是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参考答案]A[06年太原中考]第1题 右图中的建筑是某古代文明的重要标志之一。该文明是 A.古代埃及文明 B.古代巴比伦文明 C.古代印度文明 D.古代希腊文明 [参考答案]A[06年宜昌中考]第11题 有一批旅游者从杂志上看到一幅建筑物的图片(右图),激起了他们的兴趣。如果他们想目睹该建筑物的真实面貌,应该去的国家是 A.印度 B.埃及 C.希腊 D.伊拉克 [参考答案] B[09河池中考]第6题 右图是一位九年级同学在国处拍摄的一座有着几千年历史的奇异雕像的照片,该雕像所在的文明区域是 A.尼罗河流域 B.两河流域 C.印度河流域 D.黄河流域 [参考答案] A[09黄石中考]第14题 小王准备利用假期到埃及旅游,他将有可能看到 [参考答案]D [2007年海南中考] 第34题 小丽要去埃及金字塔,她可以看到埃及文明起源的河流是 A.尼罗河 B.幼发拉底河和底格里斯河 C.印度河 D.刚果河 [参考答案] A[09耒阳中考]第17题 下列光辉灿烂的上古文明,诞生在北非大河流域的是 A.金字塔 B.佛教 C.阿拉伯数字 D.早期基督教 [参考答案] A[09德城中考]第3题 埃及被称为“尼罗河的馈赠”。下列属于尼罗河流域文明成果的是 A.金字塔 B.《汉谟拉比法典》 C.阿拉伯数字 D.造纸术 [参考答案]A [08盐城中考]第24题 古希腊学者亚里斯多德说过:“埃及是尼罗河的馈赠”。对这句话的最准确理解是 A.埃及奴隶制国家建立在尼罗河畔 B.古埃及人都饮用尼罗河水 C.尼罗河的自然地理环境孕育了古埃及文明 D.尼罗河是古埃及人挖掘出来的 [参考答案][08孝感学业]第25题 亚非大陆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尼罗河流域的古埃及文明标志是: A.金字塔 B.木乃伊 C.种姓制度 D.《汉谟拉比法典》 [参考答案]A[08成都学业]第14题 人类早期文明最先诞生于亚非地区的大河流域。尼罗河流域古代埃及文明的象征是 A.金字塔 B.“空中花园” C.汉谟拉比法典石柱 D.长城 [参考答案]A [2007年娄底中考] 第2题 大河流域孕育了人类早期文明。公元前3100年出现在尼罗河流域的文明古国是 A.古巴比伦 B.古希腊 C.古印度 D.古埃及 [参考答案]D[06年湘潭中考]第20题 古埃及称最高统治者为 A.天子 B.皇帝 C.国王 D. 法老 [参考答案]D[06年沈阳课改]第2题 ●考点2:古巴比伦的《汉谟拉比法典》 九上 P9 能力要求:识记 观察右图,这一文物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记载的是 A.《伊利亚特》的内容 B.《-千零一夜》的内容 C.《古兰经》的内容 D.《汉漠拉比法典》的内容 [参考答案] D[09成都中考]第14题 观察右图,这一文物是古巴比伦王国留给世界文明的重要遗产。它记载的内容是 A.《伊利亚特》的内容 B.《一千零一夜》的内容 C.《汉谟拉比法典》的内容 D.《古兰经》的内容 [参考答案]C [2007年成都中考] 第15题 右图所示的现存世界上第一部比较完备的成文法典出现在 A.黄河流域 B.尼罗河流域 C.两河流域 D.印度河流域 [参考答案]C [2007年安徽中考] 第9题 “An eye for an eye and a tooth for a tooth”是古代某国一法典的条文。该法典的实质是 A.维护

文档评论(0)

wuailuo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