危害辨识管理实施办法.doc

  1. 1、本文档共11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危害辨识管理实施办法

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管理实施办法 XQ/ZG安—0501 1 目的 1.1为了全面实现公司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加强风险管理,建立安全生产管理长效机制。 1.2通过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策划,逐步建立公司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实现事前预防,达到消减危害、控制风险的目的。 2 评价范围 2.1新建、扩建和改建项目的规划、设计和建设、投产、运行等阶段的常规和异常活动。. 2.2正常运行过程中潜在的隐患、紧急情况以及事故。 2.3生产现场使用的设备设施和作业环境危害因素,包括气候、地震及其他自然灾害等。 2.4进入作业场所的人员(包括本单位从业人员、外单位学习参观人员以及外来施工人员等)的活动以及人为因素,包括违反安全操作规程和安全生产规章制度。 2.5原材料和产品的运输和使用过程中的风险危害。 3 风险评价组织 3.1公司总经理既是公司安全生产第一负责人,又是进行危害辨识、风险评价的主要负责人,直接领导和指导风险评价小组的工作。 3.2公司主管生产的副总经理是公司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应直接负责风险评价工作,组织制定风险评价程序或指导书。 3.3为更好的落实风险管理,公司成立以总经理为组长的风险评价小组,安全、设备、技术、生产、质检以及其他相关部门的负责人为成员,负责组织、参与本部门的风险评价工作。 3.4风险评价小组人员应明确风险评价的目的、范围,依据制定的评价方法和评价准则进行风险评价,确定风险等级。要鼓励从业人员积极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 4风险评价基本程序 4.1危害辨识、风险评价和风险控制的基本程序为: 4.1.1划分作业活动(业务活动);按照生产流程的阶段、按装置、作业任务以及部门划分或结合起来进行划分编制一份作业活动清单,并收集整理有关信息。 4.1.2辨识危害和工作危害分析:从作业活动清单中选定一种作业活动,按照一定的辨识方法,辨识与各项作业活动有关的主要危害和潜在的危害因素。 4.1.3确定风险和风险等级:在假定计划的或现有控制措施适当的情况下,对与各项危害有关的风险,按照规定的评价方法和准则做出客观的评价,确定风险等级,用于指导工作。 4.1.4确定风险是否可以承受:判断计划的或现有的职业健康安全技术措施是否足以把危害控制住并符合法律法规的要求。 4.1.5制定风险控制计划措施计划:编制计划以处理评价过程中发现的、需要重视的任何问题,组织实施控制措施并确保新的和现行的控制措施适当和有效。 4.1.6评审计划措施的充分性:针对已经修订的控制措施,重新评价风险是否可承受。 5 风险评价准则和方法 5.1根据公司实际情况,结合风险评价的各种方法,确定公司内所有的评价均采用工作危害分析(JHA)和安全检查表分析法(SCL)或者两者结合的方法进行评价分析。 5.2依据有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行业的各种规范、技术标准和本企业的各种安全管理标准、技术标准等,结合公司的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生产规模、作业危险程度等,确定公司风险评价准则。 5.2.1风险的定义:风险是指发生特定危害事件的可能性及后果的结合。 风险度R=可能性L×后果严重性S 5.2.2风险评价准则包括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和后果严重性S以及风险度R。 5.2.3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的判断准则。 表1 事件发生的可能性(L)的判断准则 序号 判 断 标 准 5 在现场没有采取防范、监测、保护、控制措施,或危害的发生不能被发现(没有监测系统),或在正常情况下经常发生此类事故和事件。 4 危害的发生不容易被发现,现场没有检测系统,也未作过任何监测,或在现场有控制措施,但未有效执行或控制措施不当,或危害常发生或在预期情况下发生。 3 没有保护措施(如没有保护防护装置、没有个人防护用品等),或未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或在危害的发生容易被发现(现场有监测系统),或曾经做过监测,或过去曾经发生类似事故或事件,或在异常情况下发生过类似事故或事件。 2 危害一旦发生能及时发现,并定期进行监测,或现场有防范控制措施,并能有效执行,或过去偶尔发生危险事故或事件。 1 有充分、有效的防范、控制、保护措施,或员工安全卫生意识相当高,严格执行操作规程。极不可能发生事故或事件。 5.2.4事故后果严重性(S)的判别准则。 表2 事故后果严重性(S)的判别准则 等级 法律、法规 及其他要求 人 财产损失(万元) 停工 环境污染 资源消耗 公司 形象 5 违反法律、法规和标准 死亡 >50 部分装置(>2套)或设备停工 大规模,公司外都受影响 重大国际国内影响 4 潜在违法法规和标准 丧失劳动能力 >25 2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工 公司范围内严重污染 行业内、省内影响 3 不符合公司和行业的安全生产方针、制度、规定等 截肢、骨折、听力丧事、慢性病 >10 1套装置停工或设备停

文档评论(0)

abf4675328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