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标准2“百家争鸣”和儒家思想的形成的教学课件
第一单元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 第一课时:“百家争鸣”及其早期儒学 一 (1)“百家争鸣”的含义 (2)、“百家争鸣”局面出现的社会原因 二、孔子和早期儒学 (一)孔子——儒学的创始者 生平 1、政治思想: 核心:“仁” (含义: 即“爱人”,“仁者爱人”)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对别人) “克已复礼”(对自己) 2、民本思想: 3、教育思想: (三)深化探究——认识孔子创立的儒学 ﹡樊迟问仁。子曰:“爱人” 。 ﹡子贡问曰:“有一言可以终身行之乎?” ﹡子曰:“其恕乎!已所不欲,勿施于人。” (三)深化探究和认识儒学的现实意义 思考:结合国际国内形势分析当今儒学得到弘扬的原因。 第二课时 本课学习目标: 战国的儒家思想家:孟子、荀子 老子、庄子及其道家思想 韩非子及其法家思想 墨子及其墨家思想 历史与现实 孟子简介 孟子,名轲,战国中期邹国人,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他曾受业于孔子的孙子子思,自认为是儒家学派的正宗。一生以教书为主,也曾游说于各诸侯国。晚年著书立说,他的言论被整理成《孟子》一书。有“亚圣”之称。 荀子简介 荀子,名况,战国晚期赵国人。代表新兴地主阶级的利益。是儒家思想的集大成者。荀子有两位有名的学生:一位是杰出的学者韩非子,一位是秦始皇的丞相李斯。 二道家学说 四、法家(商鞅;韩非子) 韩非子,战国时期韩国人,约生于公元前280年,死于前233年。是法家学派的集大成者。 3、法家——韩非子(战国末期) A、思想主张: (1) 政治改革 (2) 法治(“法不阿贵”) (3) 君主专制中央集权 B、意义: 顺应了建立大一统专制国家的历史发展趋势 4、墨家——墨子(战国初期) (1)“兼爱” (2)“非攻” (3)提倡节俭,反对奢侈浪费 (4)“尚贤” 归纳 儒家、道家、法家的治国理念之各自特点 小 结: 1(10年上海历史卷)4.春秋战国时代,诸 子百家讲政治时大多站在民众一边,替天下 百姓打算;唯有一家与其他各家不同,为君 主作参谋,专替君主打算。这一家是 A.儒家 B.法家 C.道家 D.墨家 如何从宏观上评析孔子儒学对后世在封建社会以及晚期和近代的现代的不同时期的影响 应用案例: 有人说:儒家思想是为封建统治服务的;专制统治的产物;桎梏了思想,束缚了个性;抑制了人性;固化了统治秩序;培养了奴性;阻碍了近代化;今天不应弘扬。 有人说:儒家思想中国人谦恭有“仁”、“礼”、含蕴内敛的性格特点,有利个人道德品质的完善; 中国人崇尚父慈子孝、兄友弟恭、敬老爱幼、团结和睦的“有序” ;已所不欲,勿施于人,可以为、不得为的行为方式,具有很强的规范性;以德治国,有助关注民生,构建和谐社会。今天无条件的全面汲取。 你怎样看待上述观点及今天的儒学热?(17分) 思维模式:摆明观点;1、对材料观点的辨析2、我们的态度:什么作用占主导位;为什么?什么样的客观需要;主观内容的特点:正反分析作用、影响;总结:明确观点,态度,该怎么办?。 课外延伸作业 怎样分析在封建社会的地位和影响? 怎样分析在近代特别是新文化运动时期的地位和影响? 怎样分析在现代中国的地位和影响? 怎样分析在现代世界的地位和影响? 怎样看待不同时期的中国传统文化和西方文化?给老师的留言:选取一个尝试做; Fansi 一时间不够瘦身 减少检查环节、阅读环节 墨翟(dí) 法家 墨家 道家 哲学思想 政治思想 主要思想 代表 学派 老子 庄子 “无为”;小国寡民 墨翟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商鞅 韩非 遵循客观规律办事 政治变革; 法治; 加强中央集权 万物本原是道 朴素辩证法 归纳小结:道家和法家、墨家 齐物、逍遥 百家争鸣 儒家 道家 法家 墨家 孔子 孟子 荀子 老子 庄子 韩非子 墨子 知识·梳理 仁德礼,有教无类 道义君舟民水性恶 道 无为小国辩证 齐物逍遥 变革、法治、集权、 兼爱、非攻、尚贤、节俭 仁政民贵君轻性善 一个时期: 一种局面: 四大学派: 各派代表主张 春秋战国时期 “百家争鸣” 儒、道、法、墨 孔子、孟子、荀子 诸子百家的思想在今天大放异彩 儒家的“仁政”——“以德治国” 法家的法治思想——“依法治国” 孔子的教育思想—— 全民教育、素质教育、职业教育等 墨家的兼爱、非攻—— 平等博爱、热爱和平、反对战争 认识:“把依法治国与以德治国紧密结合起来” 历史与现实 B 点击高考 1. 战国时期之所以能形成百家争鸣的局面,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