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小 儿 肝 母 细 胞 瘤---简介及治疗体会
二炮总医院肝胆外科
段伟宏
小儿肝母细胞瘤发病特征
影像学特征
病理特点
鉴别诊断
治疗原则
手术切除要点及体会
主要内容
小儿肝母细胞瘤发病特征
发病率: 儿科最常见的肝脏原发恶性肿瘤,约占所有儿童肝脏肿瘤的79%,占所有儿童恶性肿瘤的0.8%-2.0%,仅次于神经母细胞瘤和肾母细胞瘤。
发病年龄:绝大多数病例为3岁以下儿童
症状:早期症状不明显,常因“无症状腹部包块”就诊,其他症状包括腹痛,性早熟,发热等
实验室检查:70-90%患儿可见AFP增高
分期:美国儿童肿瘤研究组(POG/CCG)标准进行临床分期
I期:肿瘤可完全切除
II期:肿瘤大体切除,但伴显微镜残留或切除肿瘤伴手术前/中破裂者
III期:肿瘤无法切除或部分切除伴肉眼残留或有淋巴结转移者
IV期:肿瘤完全或未完全切除,有肺或其他器官的远程转移
影像学特征
超声检查: 单发实质性包块,少数病理可为多发病灶,病灶边缘清晰,回声轻度增强
2. CT平扫:约半数病例可见钙化,静脉注射对比剂后,肿瘤呈不均匀强化,但整体密度仍低于 周边正常肝组织
3. 磁共振成像:依肿瘤组织学类型而有所不同
上皮型:均匀长T1/T2信号包块
上皮-间质混合型:信号混杂
病理特征
绝大多数肝母细胞瘤发生于肝脏右叶,平均直径为10-12cm
组织学类型分为上皮型和上皮-间质混合型,上皮型占绝大多数
肿瘤切面:
上皮型:均质结构
混合型:结构紊乱
4. 镜下表现:可见胚胎性和幼稚细胞混杂
上皮型:细胞核/浆比明显增高
混合型:可见间充质成分
鉴别诊断-恶性疾病
疾病名称
发病特征
影像学表现
病理特点
肝细胞癌
占儿童肝脏恶性肿瘤的35%,高发年龄段:2-4岁,12-14岁,临床表现为明显腹部包块,半数确诊时已转移,80%可见AFP增高
“快进快出”:动脉期强化明显,延迟期迅速排出并见薄膜强化,常见血管受累征象
孤立,黄白色包块,可见出血灶或坏死灶,肿瘤内见小梁结构
未分化胚胎性肉瘤
占儿童肝脏肿瘤的6%,常见于6-10岁儿童,表现为“迅速增长的腹部包块”,可合并腹痛,常转移至肺和骨骼,AFP正常
超声和CT, MRI表现不一致。超声:实性包块,等或高回声,CT:边缘清晰的多分隔病变,病变成液体密度,增强时又可见实性肿瘤表现;MRI:多房囊性病变
巨大、边界清晰的包块,绝大多数可见坏死和囊变,肿瘤为假包膜所包裹
肝脏转移性病变
原发于其他腹部脏器的恶性肿瘤,特别是Wilm’s瘤,神经母细胞瘤,横纹肌肉瘤,胃肠道癌
超声:多发低回声病灶
CT:表现多样,通常为低密度,强化形式不一
MRI:长T1/T2信号,伴有环形强化
肝脏增大并伴有多发结节样病灶,病灶中央凹陷类似于“脐征”
鉴别诊断-良性疾病
疾病名称
发病特征
影像学表现
病理特点
婴儿型血管内皮瘤
儿童最常见的肝脏良性肿瘤,多数患儿6个月;表现:巨大腹部肿物,肝脏增大,腹部弥漫性膨隆或高输出性心衰,可合并Kasabach-Meritt综合症
超声:多房性、低回声病灶,大小不一
CT:可见肿瘤内点状钙化,增强后肿瘤早期边缘强化,随后出现中央强化,延迟期见肿瘤中央部强化程度增强
单发、多发或弥漫性病变,巨大者可达15cm,肿瘤由扩张和受压的血管所构成。
间叶性
错构瘤
第二常见的儿童肝脏良性肿瘤,多见于2岁儿童,病变为发育异常的肝组织。表现:腹部进行性增大伴或不伴孤立性包块
超声:多发间隔的囊性包块,“瑞典奶酪样”改变
CT:多房性囊性包块,增强后可见囊内强化的厚间隔
MRI:长T1/T2信号
包膜完整,大小3-21cm,分为囊性基质为主型,后者可见“瑞典奶酪样”征象
血管瘤
偶然可发现,多无症状,大血管瘤可表现为肝脏增大,腹部不适和疼痛,可单发或多发
超声:边缘清晰的强回声肿块
CT:边缘清晰的低密度分叶状包块,小血管瘤在动静脉期显示均匀强化,多数表现为早期周边结节状强化,且出现强化“中断”现象;MRI:长T1/T2信号,T2成分更强的序列中有“灯泡征”
肿瘤由各种管道构成,肿瘤内可见血栓,硬化及钙化区
限局性结节样增生
囊肿
治疗原则
手术完整切除肿瘤是最根本的治疗手段及治疗关键。
如原发肿瘤能I期完整切除:手术+术后化疗
不能I期手术切除者:确诊后先予术前化疗,延期手术切除肿瘤+术后化疗
合并远处转移者:若对化疗敏感则化疗,否则可尝试手术切除转移灶
复发HB:首先考虑手术切除复发灶,而非继续化疗(耐受)
目前公认的HB两大化疗方案:
PLADO方案(顺铂+阿霉素)--(欧洲国际儿童肝肿瘤协作组SIOPEL)
CFV方案(顺铂+长春新碱+5-FU)--(英国小儿肿瘤研究组POG)
预后:相对其它恶性实体瘤,H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