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肺炎支原体肺炎[课件]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实验室检查 血清学检查是确诊MP感染最常用的方法 MP感染后,刺激B细胞产生IgM及IgG抗体、IgA抗体 特异性IgM抗体测定有诊断价值 常用方法有补体结合实验、间接血凝实验、间接免疫 荧光实验及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 省时、简便和经济,但敏感性特异性不理想 颗粒凝集法及采用MyCO-Ⅱ试剂盒检测MP特异性 IgM效果较理想,MP-IgM?1:80为阳性 实验室检查 荧光定量PCR(FQ-PCR)技术 可快速、敏感、准确、定量检测标本中MP-DNA 有助于临床早期诊断 可检测痰、血、脑脊液、胸水等标本 实验室检查 冷凝集试验 冷凝集素属IgM型抗体 为非特异性反应 肝病、溶贫、传单等滴度不超过1:32 实验室检查 血清学检查的临床意义 MP-IgM与IgG是诊断MP感染的可靠指标 MP-IgG阳性不一定表示MP现症感染 MP-IgM阳性提示近期感染 血清抗体阳性只作为MP感染诊断依据,不作为 是否继续用药依据 IgM于感染后一周左右出现 10-30天达到高峰 12-26周消失 MP-IgM最佳检测时机为发病10天后 鉴别诊断 ①肺结核; ②细菌性肺炎; ③百日咳; ④伤寒; ⑤传染性单核细胞增多症; ⑥风湿性肺炎。 治疗 小儿MP肺炎的治疗与一般肺炎的治疗原则基本相同,采取综合治疗措施。包括一般治疗、对症治疗、抗生素的应用、肾上腺皮质激素,以及肺外并发症的治疗等5个方面。 1.一般治疗 ⑴呼吸道隔离 由于支原体感染可造成小流行,且患儿病后排支原体的时间较长,可达1~2个月之久。婴儿时期仅表现为上呼吸道感染症状,在重复感染后才发生肺炎。同时在感染MP期间容易再感染其它病毒,导致病情加重迁延不愈。因此,对患儿或有密切接触史的小儿,应尽可能做到呼吸道隔离,以防止再感染和交叉感染。 ⑵护理 保持室内空气新鲜,供给易消化、营养丰富的食物及足够的液体。保持口腔卫生及呼吸道通畅,经常给患儿翻身、拍背、变换体位,促进分泌物排出、必要时可适当吸痰,清除粘稠分泌物。 ⑶氧疗 对病情严重有缺氧表现者,或气道梗阻现象严重者,应及时给氧。其目的在于提高动脉血氧分压,改善因低氧血症造成的组织缺氧。给氧方法与一般肺炎相同。 2.对症处理 ⑴祛痰 目的在于使痰液变稀薄,易于排出,否则易增加细菌感染机会。但有效的祛痰剂甚少,除加强翻身、拍背、雾化、吸痰外,可选用必嗽平、痰易净等祛痰剂。由于咳嗽是支原体肺炎最突出的临床表现,频繁而剧烈的咳嗽将影响患儿的睡眠和休息,可适当给予镇静剂如水合氯醛或苯巴比妥,酌情给予小剂量可待因镇咳,但次数不宜过多。 ⑵平喘 对喘憋严重者,可选用支气管扩张剂,如氨茶碱口服,4~6mg/(kg·次),每6h1次;亦可用舒喘灵吸入等。 治 疗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对细胞内致病菌有独特而高效的抗菌活性 红霉素为首选 剂量:30-50mg(kg.d) 用法:ivgtt或口服 副作用:腹痛、发热、黄疸、转氨酶升高等 静滴可有静脉炎 抗生素 治 疗 新一代大环内酯类抗生素 对酸的稳定性增加,服后生物利用高度 组织穿透性好,且有抗生素后效应 服用剂量及次数减少,不良反应率低 剂量:阿奇霉素10mg/kg.d。Ivgtt或口服,Qd 罗红霉素 5-10mg/kg.d 口服分两次 抗生素的应用 * 勒流医院儿科 由玲 支原体肺炎 由肺炎支原体(MP)( mycoplasma Pneumoniae )引起的肺部炎症 过去称为非典型肺炎 可有肺外症状——全身器官的病变 主要临床特点 发热、咽痛、咳嗽及肺浸润,咳嗽为顽固性剧烈咳嗽 肺部X线特征象较明显 肺部体征相对较少 大环内酯类抗生素治疗有效 病原学 引起人类呼吸道感染的支原体是MP 支原体是能在无细胞培养基上生长繁殖的最小的微生物 大小介于细菌和病毒之间(0.15-0.3um) 无细胞壁、无鞭毛、无动力、着色难、G- 有膜及胞浆抗原 MP是引起儿童和青壮年呼吸道感染和全身性病变的常见原因 流行病学(一) MP 感染为全球性,全年四季散发发病 3-5年有一次地区性流行,如北京地区1990年流行自1990年1月至91年3月,持续一年二个月之久。 近年来发病率显著增高,约占小儿呼吸道感染的30% 发病年龄以学龄儿童及青少年好发 流行病学(二) 发病年龄有提前趋势,婴儿也可感染 通过飞沫传播,潜伏期即有传染性 症状缓解后数周仍有传染性 家庭成员受感染机会多 发病机理 MP进入下呼吸道后黏附在气道上皮细胞表面 黏膜上皮破坏 纤毛运动丧失或纤毛脱落、粘膜下细胞浸润 呼吸道上皮细胞吸附作用 发病机理 肺炎是患者对支原体及其代谢产

文档评论(0)

LOVE爱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版权声明书
用户编号:5341224344000002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