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典诵读二下.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经典诵读二下

《弟子规》 弟子就是学生,规是规范,《弟子规》是依据至圣先师孔子的教诲而编成的学生的生活规范。《弟子规》原名《训蒙文》,原作者为清朝康熙年间李毓秀(公元1662——1722年)所作。此书以《论语》(学而篇)“入则孝,出则悌,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余力学文”为中心,具体陈述弟子在家、外出、待人、接物与学习上应该恪守的规范。后来清朝贾存仁修订改编成《训蒙文》,并改名为《弟子规》,是启蒙养正教育子弟、敦伦尽分、防邪存诚、养成忠厚家风的最佳读物。 xìn 【信】 fán chū yán xìn wéi xiān zhà yǔ wàng xī kě yān 凡 出 言 信 为 先 诈 与 妄 奚 可 焉 解释:凡是开口允诺之前,要先考虑自己能不能做得到,如果没有把握做到就不必讲,不可欺骗蒙混,失信是绝对不可以的。 huà shuō duō bù rú shǎo wéi qí shì wù nìng qiǎo 话 说 多 ? 不 如 少 惟 其 是 勿 佞 巧 解释:讲话不可太多,言多必失。要讲得恰当,要实事求是事,不可花言巧语。 jiān qiǎo yǔ huì wū cí shì jǐng qì qiè jiè zhī 奸 巧 语 ? 秽 污 词 市 井 气 切 戒 之 解释:尖酸刻薄的话,下流的脏话,阿谀奉承之类小市民习气都要彻底革除。 小故事 曾子杀猪   曾子,又叫曾参,春秋时期鲁国人,是孔子的弟子。曾子深受孔子的教导,不但学问高,而且为人非常诚实,从不欺骗别人,甚至是对于自己的孩子也是说到做到。   有一天,曾子的妻子要去赶集,孩子哭着叫着要和母亲一块儿去。于是母亲骗他说:“乖孩子,待在家里等娘,娘赶集回来给你杀猪吃。”孩子信以为真,一边欢天喜地地跑回家,一边喊着:“有肉吃了,有肉吃了。”   孩子一整天都待在家里等妈妈回来,村子里的小伙伴来找他玩,他都拒绝了。他靠在墙根下一边晒太阳一边想像着猪肉的味道,心里甭提多高兴了。   傍晚,孩子远远地看见了妈妈回来了,他一边三步作两步的跑上前去迎接,一边喊着:“娘,娘快杀猪,快杀猪油,我都快要馋死了。”   曾子的妻子说:“一头猪顶咱家两三个月的口粮呢,怎么能随随便便于工作杀猪呢?”   孩子哇的一声就哭了。   曾子闻声而来,知道了事情的真相以后,二话没说。转身就回到屋子里。过一会儿,他举着菜刀出来了,曾子的妻子吓坏了,因为曾子一向对孩子非常严厉,以为他要教训孩子,连忙把孩子搂在怀里。哪知曾子却径直奔向猪圈。   妻子不解地问:“你举着菜刀跑到猪圈里干啥?”   曾子毫不思索地回答:“杀猪”。   妻子听了扑哧一声笑了:“不过年不过节杀什么猪呢?”   曾子严肃地说:“你不是答应过孩子要杀猪给他吃的,既然答应了就应该做到。”   妻子说:“我只不过是骗骗孩子,和小孩子说话何必当真呢?”   曾子说:“对孩子就更应该说到做到了,不然,这不是明摆着让孩子学着家长撒谎吗?大人都说话不算话,以后有什么资格教育孩子呢?”   妻子听后惭愧地低下了头,夫妻俩真的杀了猪给孩子吃,并且宴请了乡亲们,告诉乡亲们教育孩子要以身作则。   虽然曾了的做法遭到一些人的嘲笑,但是他却教育出了诚实守信的孩子。曾子杀猪的故事一直流传至今,他的人品一直为后代人所尊敬   公元前544年,季札奉命出使鲁、齐、卫、晋等国。途中经过徐国,徐国君主十分好客,他久仰季札的大名,就挽留他住了几天,天天设宴款待,并且让太子和大臣们出席作陪。   季札文武双全,剑术精湛。席上,徐君乘兴请他一显身手。季札推辞不过,走下殿来。只见他的剑刚出鞘,满殿银光四射。徐君看得眼睛也直了,连连称赞:“好剑!好剑!”   舞罢剑后,季札回到座上。徐国的大臣们纷纷交口称赞,上前敬酒。这时,徐君已经深深地喜欢上了这把好剑,眼光不住地瞟向它,但想到自己和季札不过是初次见面,不好意思开口。   季札早已看出了徐君的心思,只是由于自己出使的任务还没有完成,因此不能把这把标志着使者身份的宝剑送人。他决定等自己的使命完成后,回来经过徐国时,再将这件吴国的国宝送给徐君。   离开徐国后,季札风尘仆仆地访问了各国。当他重新回到徐国时,突然传来了一个噩耗:徐君在不久前出访楚国时,在路上不幸暴病而亡。   季札听后非常震惊,他深深地自责,当初为什么没有立即把宝剑赠给徐君,以致留下了无法弥补的缺憾。经过慎重的考虑,季札马上命令驾车前往王宫,准备把宝剑送给徐国的新君。   随从的官员劝季札说:“季子,这是吴国的国宝,送人恐有不便吧?”   季札说:“当时,徐君想要这把剑的时候,我在心里已经答应他了,只是因为使命没有完成,不便将宝剑送给他。现在徐君去世,我就心生反悔,这不是一个正直的人所应

文档评论(0)

2232文档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