莱芜风俗.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莱芜风俗

莱芜节日风俗 春节。境内最盛大的传统节日,是除夕和正月初一联为一体的统称。旧时称“过大年”, 今仍俗称“过年”。俗称“阴历年”。进入腊月,各家即陆续购置鱼、肉、酒、菜、香火、鞭炮等,称为“办年货”;蒸下馒头、米糕、花馍馍等,称为“办年饭”,这种年饭要供全家人一直吃到正月底;进行卫生大扫除,称为“扫尘”。腊月三十日(小月二十九日),称“除夕”。早饭后,张贴春联、门神、灶王和年画; 摆设供桌祭祖,叫“请家堂”。傍晚,全家老幼欢聚一堂吃顿丰盛的“团圆饭”,共享天伦之乐,叫“辞岁”。饭后在大门外点燃谷秸并放鞭炮,取庭院吉祥明亮之意,叫“照庭”。然后“守岁”,俗称“熬五更”,全家老幼通宵不寐,先包水饺(多用素馅,取“素净”之意),后围坐火炉,守着家堂,以待黎明。朔日凌晨“发纸码”(烧纸、香、“元宝”等)、放鞭炮祭奉天地诸神,迎来新年的第一天。接着全家煮食水饺。饭后,男女老少身着新装,开始拜年。先拜自家的祖先和长辈,然后,依家族亲疏与邻里交往情况相互拜贺、请安问好。至亲长辈分给晚辈儿童“压岁钱”或糖果。即日或翌日下午送家堂。从初三到十五日,亲戚朋友携带礼物互相拜望,有些邻里之间互请节酒,有条件的村镇举办杂耍、演戏、说书等文娱活动。有的地方春节期间还要张贴灶王和门神、请家堂、磕头、发纸码、照庭。 (请家堂) (花馒头、花馍馍) (烧火纸) 正月十五。元宵节,又名灯节,民间习食水饺或元宵,并用杂面蒸灯12盏,取月月光明之意。入晚,以面灯、萝卜灯、纸灯分别置于门口、祖茔、寺庙、河边、路口等处。到祖茔上灯时放“起火”。在街头、庭院点放花筒、鞭炮等。有些村镇耍龙灯、摇花船、玩狮豹、踩高跷,称为“闹元宵”。今蒸灯之习已废,置灯仅限于室内、门口。放焰火、耍龙灯等活动较为活跃。翌日还有吃水饺、闺女回娘家或娘家看闺女之习,与元宵节连为一体沿袭至今。(看花灯) (吃汤圆) 二月二。相传,二月二日为“龙抬头”之日(即开始打雷),境内有“打囤”习俗。在日出前用簸箕盛草木灰或石灰,以擀面杖或木棍敲打簸箕,使灰颠出,将房宅围一周,在院内和室内各打一圆圈,中间放点杂粮和零钱,取“引龙填仓”、“五谷丰登”之意。还有炒“蝎豆”、搬闺女、吃水饺等习俗。今“打囤”已趋消失,余习仍沿用。正月有不剃头的说法,二月二开始理发。(理发) (吃豆子) 寒食、清明。“清明”前一日(亦说二日或三日)称为“寒食”。民间有“寒食一百五,坟前去添土”之说。 早晨,去祖茔整修坟墓,带回柳枝插在大门口。“清明”下午,整备酒菜香火去祖茔祭祖,有家庙祠堂者则合族集体祭祀。建国后,坟墓、家庙逐渐废除,扫墓之俗亦日趋衰微。为悼念革命先烈,人民政府提倡组织干部群众前往烈士陵园献花致敬,还请革命前辈向青少年进行革命传统教育。“清明”有“踏青”之习。男女老少相约到野外踏踏青苗绿草,据说可一年不害脚疼腿疼。 (清明扫墓) 三月三。三月初三日,境内南部和西部一带有赶庙会烧香之习,东部和北部一带有打秋千之习。 (庙会) 四月八。四月初八日为庙会日,迷信偶像的善男信女到泰山或泰山行宫等地烧香许愿。一些巫婆神汉以此向群众敛钱索物,声称可以免灾避祸、保佑平安。此日前后登泰山旅游者络绎不绝。该日还有“伺候伙计日”或“伙计放工日”之说,即地主对所雇长工在这天放工,并给点放工钱和手巾、席帽、扇子等,以小恩小惠收买人心。 (到泰山烧香) 五月端午。五月初五日为端午节,民间有吃粽子、门上插艾棵、妇女儿童佩带五香荷包,有的家庭饮雄黄酒等习俗,传为纪念爱国诗人屈原相沿成习至今。吃粽子的习俗虽还流传,但因粽子原料缺乏及食俗变迁,已多被吃“江米糕”所代替; 娘家看闺女和吃水饺之俗至今仍存。 (插艾草) (吃粽子) 六月六。六月初六日为敬山神的日子。“六月六拌炒面”,农家有尝新麦、吃炒面的习俗,即选用最好的小麦炒熟,磨成面粉,用糖水拌匀而吃。相传,炒面系供奉山神之用。据说“山神”能管辖山中的豺狼野兽和坏人,供奉它以保护人畜和山林。建国后,迷信山神之俗彻底废除,吃炒面之俗仍存。此后逐渐进入多雨潮湿季节,民间多在该日前后晒洗衣物被褥等,以防虫蛀和霉烂。 (吃炒面) 七月十五。七月十五日为中元节,是祭祖的日子,故又称“鬼节”。境内大部地区摆供桌、请家堂,以瓜、果、酒、菜祭祀祖先,傍晚送家堂,焚香烧纸燃放鞭炮,其仪式之隆重仅亚于春节。是莱芜非常重要的节日。 (祭祖) 八月十五。八月十五日为中秋节,也称仲秋节。是境内仅次于春节的又一大节日。凡在外工作或谋生的家庭成员,都争取回家过节,故被誉为“团圆节”。节前半月内,家家户户看闺女,所带礼品中月饼是必备之物; 其他亲友之间也有相互赠月饼之习,但不普遍。是晚,全家老幼团聚一堂,饮酒赏月,吃水饺,品月饼。 (吃月饼) (全家团圆) 九月九。九月九日为重阳节,境内部分地区登山、赶庙会,大部地区只有吃水饺(

文档评论(0)

sb9185sb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