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画外音: 人的一生总有很多选择,不同的选择却会走出不同的人生。选A还是选B?选你还是选我?一个看似简单的选择,却让人举棋不定。很难预料,这一选择将会带你走上什么样的人生之路。 总结:迷恋网络会影响学业,也会影响我们的健康成长,所以我们不要在网络中迷失自己。 课后小结: 1、应该怎样认识网络。 2、掌握中职生迷恋网络的原因. 3、应该怎样合理利用网络. 作为中学生,必须加强心理品质培养,形成健康的人格,预防和摆脱网络束缚。 1、正确认识网络,端正上网动机。 网络是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成为现代人生活的重要组成部分。善于运用网络,会帮助你走向成功,适当地上网,不仅无害,而且有益。 2、自觉抵制不良信息,锻炼坚强的意志力。 自律能使人战胜自我、完善自我。摆脱网络束缚,需要坚强的意志。要陶冶情操,对生活中的困惑,获得支持和帮助。 3、培养更多的兴趣点,分散和转移注意力。 培养更多的兴趣点,愉悦自己,放松心情。用新的有趣的方式吸引自己,分散和转移对网络的过分注意,逐步摆脱网络束缚。 作业:怎样预防和摆脱网络束缚。 1、了解中学生容易迷恋网络的原因以及预防和摆脱网络束缚的方法。 2、提高学生明辨是非的能力,正确认识和利用网络。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预防和摆脱网络束缚的方法。 重点:掌握学生迷恋网络的原因。 难点:学生应该怎样合理利用网络。 学习目标: 导入: 网络是信息时代的重要标志,是我们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上网”已成为生活中的经常性话题。正在成长中的我们,如何面对网络?如何才能不在网络中迷失自我呢? 据调查,目前我国“网瘾少年”约达400万人,青少年网络成瘾已经成为困扰无数家庭和学校的一大社会问题。 小俊沉迷网络游戏,以死对抗自己的母亲。 北京一少年为了偷钱上网,将自己的奶奶当场砍死,爷爷砍成重伤。 ?案例:2005年3月11日晚,16岁的少年胡某在合肥市新站开发区“相约”网吧里玩一种用刀捅人的暴力游戏时,由于技术欠佳,胡某每次都被别人“捅”倒。坐在胡某旁的一名同龄的少年忍不住对胡某冷嘲热讽。在网上“杀”红了眼的胡某当即火冒三丈,抽出大半尺长的防身刀具,捅向受害人的胸口,导致受害人当场死亡,而胡某依旧沉浸在暴力游戏中。直到警方赶到现场,胡某才惊醒:“我是不是杀死了人,会不会坐牢?” 案例: 魏先生说,女儿乐乐今年16岁,马上念高一。上初一的时候学习成绩还可以,在班上属于中上等,但是自从在初二下学期接触到网络后,性格和生活习惯就完全变了。“自从上网成瘾后,她便产生了厌学的情绪,天天逃课去网吧,什么泡泡堂、QQ聊天、网络游戏,她样样都来,经常很长时间不回家。”“没有钱上网,她就在家里的抽屉里、或者是我和她妈妈的包里‘偷钱’,问她时她又死不承认,这都是网瘾惹的祸啊。” 案例: 海南海口秀英区东山镇有一个叫小东的17岁孩子。他是个内向的男孩,虽然今年只有17岁,但他的网龄却已有4、5年了,最初他只是玩一些单机游戏,但是后来他逐渐迷上了网络游戏。越陷越深的他也不愿意让父母担心,但是这网瘾却总也戒不掉。小东说,因为从小就喜欢上网,使得他在现实生活中几乎没有朋友,孤独的他只有在网上才知道如何与人交流。上网成瘾不仅使小东荒废了学业,而且由于长时间上网饮食不规律,甚至长时间不上厕所, 小东小小年纪就患上了肾结石。看着孩子一天天的沉迷于网络之中,痛心疾首的父亲徐先生欲哭无泪。小东的父亲说,再好的小孩一旦上网成瘾了就不行了,和吸毒一样,比吸毒还厉害。 青少年网络心理:两种对立观点 赞成互联网 带来丰富的知识, 全新的观念, 扩大精神活动空间。 反对互联网 削弱思考力、阻碍创造力,文化结构被格式化、机械化,心理健康受损。 一把“双刃的剑” 网络对青少年成长的积极作用: 1、为青少年开拓了求知求学的广阔空间。 2、满足了青少年在日常生活中的心理需求。 3、开阔了青少年的社会交往空间。 4、为青少年成才提供了便利条件。 ?网络对青少年心理成长的消极影响: 1.网络的信息量极其庞大, “信息污染”形势严峻。 2、网络成瘾,沉溺于网络虚拟世界,脱离现实,也使一些青少年荒废学业。 3、各种类型的网络犯罪日益增多。 过度上网的危害: 身体方面: 视力下降,肩背肌肉劳损,睡眠混乱,免疫功能减弱等。 精神状态: 上网时精神振奋,全神贯注;下网时精神萎靡,抑郁, 有躁狂、焦虑、社交恐怖倾向。 人格特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