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十一章 公 债
——本章回答什么是公债?为什么要发行公债?如何确定公债的合理规模与结构?如何发行公债?
第一节 公债概述
第二节 公债的经济效应
第二节 公债规模与结构
第三节 公债的发行、流通与偿还
内容提要
一、公债的含义、特点与分类
二、公债的产生和发展
三、公债的功能
第一节 公债概述
(一)公债的含义
公债是国家或政府以信用为基础,根据借贷原则,通过向国内外借款或发行政府债券所筹集的财政资金。
公债以国家或政府为主体;
公债是一种特殊的财政收入形式;
公债以国家信用为基础;
公债是一种重要的经济杠杆。
一、公债的含义与特点
(二)公债的特点
举债形式
政府借款
政府债券
发行地域
内债
外债
流动性
可转让公债
不可转让公债
载体形式
实物券公债
凭证式公债
记账式公债
(三)公债的种类
凭证式国债和记账式国债的比较
(一)公债的产生条件
二、公债的产生和发展
国家职能的扩大,财政支出的增加,收不抵支
商品经济的发展,剩余产品的增加,使公债所能筹集的闲散资金增加
信用制度的发展使得债权债务关系得以维系
中国最早的公债——清代“息借商款”
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爆发,为了筹集巨额军费,户部仿效西洋筹集公债的先例,奏请朝廷发行公债。光绪帝很快准奏,并向全国发布上谕,说:“现在倭气不靖,购船募勇,需饷浩繁,息借商款,京城业经创办。”同时规定:“二年半还本付息,以六个月为一期;第一期还利不还本,自第二期起本利并还,每期还本四分之一,定以五期还清;酌给利息,月息七厘。”
(二)我国公债的历史演进
新中国成立伊始,“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1954—1958年,“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1979—1993年,改革开放放权让利,财政连年赤字,开始重新启用国债,但规模较小
1994—1997年,我国公债发行规模迅速扩大,远超GDP和财政收入增长速度
1998年至今,1998年开始实行积极财政政策
我国公债发行的五个阶段
1950年“人民胜利折实公债”
1956年发行“国家经济建设公债”
弥补财政赤字
自愿认购
使用权的暂时转移,并不影响所有权
并非万能
筹集建设资金
满足基础设施投资和其他开支
调节经济
调节积累和消费关系
调节投资结构
调节总供求
为公开市场操作提供手段
三、公债的功能
一、李嘉图等价定理
(Ricardian equivalence theorem)
二、公债的经济效应
第二节 公债的经济效应
(一)西方理论界关于公债的讨论
古典学派亚当斯密:公债会增加国家和人民负担。
凯恩斯理论:公债解决失业,使社会致富。
萨缪尔森:外债加重子孙后代负担,构成真正的债务;内债不会改变资本存量,只会改变资源结构。
公共选择学派布坎南:公债摧毁资本价值,反对政府举债,回复古典的平衡财政中去。
一、李嘉图等价定理
(二)李嘉图的等价定理
大卫·李嘉图
李嘉图等价定理认为,政府支出是通过国债融资还是通过税收融资没有任何区别,即债务和税收等价。
核心观点:国债仅仅是延迟的税收,当前为弥补财政赤字发行的国债本息将来必须通过征税偿还,而且税收的现值与当前的财政赤字相等。
逻辑基础:生命周期理论和永久收入理论。
政府选择征收一次性总量税,还是发行国债为支出筹集基金,对于居民的消费和资本的形成没有任何影响。
否定以举债为手段的扩张性财政政策。
1、理性预期;
2、人们总是留给后代一定的财产;
3、个人对未来的预见能力有限和信息不充分;
4、一次性总量税
…………
(三)对李嘉图等价定理的评价
(一)公债的资产效应
公债发行量的变化,不仅影响国民收入,而且影响居民所持有资产的变化。
公债持有者把债券看成其财富的一部分。
公债错觉:公债持有者在持有公债时认为自己的财富增加了,由此可能增加自己的消费需要,从而形成公债积累与消费的增加相联系的结果。
一般公债理论都承认公债错觉的存在并以此为前提展开。
承认公债的资产效应,就否定了李嘉图等价定理。
二、公债的经济效应
公债融资,增加财政支出,并通过支出的乘数效应增加总需求,或通过将储蓄转化为投资,并通过投资的乘数效应,推动经济增长。
(二)公债的需求效应
公债融资,在增加支出或投资,刺激需求的同时,也会增加供给总量和改善供给结构。
解决了基础设施建设的“瓶颈”问题。
(二)公债的供给效应
一、公债规模
二、公债结构
第三节 公债规模与结构
(一)公债负担
公债负担是指由于公债的发行、流通、偿还等所带来的经济主体的经济损失以及对国民经济造成的负面影响。
公债负担包括几个方面:
(1)认购人负担
(2)债务人负担
(3)纳税人负担
(4)代际负担
一、公债规模
公债限额
公债限额又叫公债的数量界限,它是指一个国家在一定时期内发行公债所能承受的最高数量界限。
公债限额实质是寻求公债的合理规模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