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1.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然地理学-1

第一节 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 一、宇宙和天体 三、行星地球基本参数 日地距离及旋转周期 一个天文单位 AU :1.496 ×108km 公转、自转周期适中,存有四季变化和昼夜更替,使地表平 均温度在15℃左右。 八大行星有关参数 表1-1 彗星 彗星是质量、密度 小的“脏雪球”,迄今 为止已知的有1600多 颗,每年能观测到约 10颗,新发现的占50%。 其运行轨道有抛物线、 双曲线和椭圆三种类型。 著名的哈雷彗星就属椭圆 轨道,其运行周期为76年。 当接近太阳时,在太阳辐射 作用下,分解成彗头和彗尾, 状如扫帚,周期性地出现。 彗头 彗尾 流星 行星际空间中的尘粒和固体块以很高的速度(72-11km/s 闯入地球大气圈同大气摩擦燃烧而产生的光迹,称为流星。未燃尽的流星体坠落到地面,就是陨石。陨石有石陨石与铁陨石之分。 行星际物质:极其稀薄。太阳系内密度分布不均,在地球轨道附近的平均密度为5个正离子加5个电子每立方厘米。 第二节 地球形状和大小 一、地球的形状 ——赤道略鼓两极稍扁, 不规则的椭球体 意义:太阳辐射从低纬到高纬递减; 能吸住大气,进而影响地理环境的形成 二、地球的大小 赤道半径:6378.16千米 极半径:6356.755千米 平均:约6371千米 重量:约60万亿亿吨 体积和质量 见表1-1 密度和内部物性分异 地球密度平均:5.52g/cm3 地球内部存有核、幔、壳不同圈层分异, 且之间进行物质-能量交换。 5.2 0.856 0.82 243日 225日 0.72 金星 2.0 0.009 0.0025 6天9时17分 248年 39.50 冥王星 1.7 57.1 17 16时6分 164.8年 30.13 海王星 1.3 65.2 15 16时48分 84年 19.28 天王星 0.7 745 94 10时14分 29.5年 9.57 土星 1.3 1316 318 9时50分 11.86年 5.20 木星 3.9 0.15 0.11 24时37分 1.88年 1.52 火星 5.5 1.00 1.00 23时56分 365.25日 1.00 地球 5.4 0.056 0.06 58.6日 88日 0.38 水星 密度 g/cm3 体积 地球 1 质量 地球 1 自转周期 (恒星日) 公转周期 (恒星年) 与太阳平均距离 (天文单位) 行星 逃逸速度 水星为4.3 km/s 金星为10.3 km/s 地球为11.2 km/s 火星为5.1 km/s 类木行星 逃逸速度高出地球的2-5倍。 冥王星 体积太小不可能有真正的大气圈。 八大行星的大气圈成分中,惟独地球大气中氧含量高达21%,且在一定高度形成臭氧层,为高级动、植物生存、发展提供良好基础。 是一颗适于生物生存和繁衍的行星 地球的宇宙环境 地球自身条件 与太阳距离适中 体积和质量适中 自转公转周期适中 地内圈层分异 地球—— 太阳系较稳定 太阳自身的稳定 行星各行其道 行星际空间稳定 第三节 一、地球的自转 绕地轴旋转。其空间位置基本稳定,现指向北极星附近 约15°/时 随纬度增 加而降低 极点为0 恒星日 23h56 m4s 自西向东 (北-逆、 南-顺) 自转 重要特点 平均速度 角速度 线速度 周期 方向 太阳日——24h 太阴日——24h50min 自转速度变化——长期变慢 4亿年前-400日 6500万年前-376日 目前-365日 1.昼夜更替 昼、夜的产生 晨昏线 太阳高度 昼夜更替 2.对地球形状的影响 赤道略鼓、两极稍扁不规则的椭球体 3.地方时 地方时的不同 时区和区时 北京时间(法定时) 4.地转偏向力 (科里奥利力) 偏向的规律 (北右、南左、赤道不偏) 对环境影响 地球自转的地学意义、昼夜交替和标准时区 F 2m υ ω sinφ 22.50 150 7.50 00 7.5 0 150 22.50 172.50 1800 172.50 中时区 东一区 西一区 东西十二区 W E 国际日期变更线 A B C 时区 N E 二、地球的公转 地球公转 (1)偏心率 (e c/a)约为0.017 或1/60 (2)岁差 恒星年(365.2564日) 差值(0.0142日) 原因——地轴绕黄极的进动(约25000年旋转一周), 故北极星并非固定不变。 1月初 7月初 回归年(365.2422日) 进动---北极星的变化 黄极 赤道平面 黄道平面 黄赤交角(23°26′) 太阳直射点移动 太阳回归运动 北回归线 赤道 南回归线 (3)黄赤交角 北极 南极 春分、秋分 夏至 北回归线 冬至 南回归线 赤道 太阳直射点以回归

文档评论(0)

1192212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