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自然基础地理
自然基础地理(三)综合复习土壤剖析土壤是影响生物生长发育分布的重要的生态因子。是运动着的物质、能量体系,是由固相的(包括矿物质、有机物质、活的生物体)、液相(土壤水分或土壤溶液)和气相(土壤空气)三相物质,五种成分组成。不同土壤具有不同的剖面构造、颜色、质地、结持性、孔隙状况、干湿度、新生体、侵入体等土壤形态。颜色:是土壤最重要的形态特征之一。根据其变化可作为判断和研究成土条件、成土过程、肥力特征和演变的依据。也是分类和命名的依据之一,土壤颜色主要取决于土壤的化学性质与矿物组成。黑色的深浅一般与腐殖质含量呈正相关。红色主要是赤铁矿或水化赤铁矿(2Fe2O3.H2O)在土壤中聚集有关。黄色首先是褐铁矿(2Fe2O3.3H2O)积聚的结果(相对潮湿时,氧化铁水化,土色变黄)。土色常用土壤的色调、亮度、彩度三属性来表示,但一般实践中,颜色描述时,先确定主次颜色,主色写在后边,次色写在前。土壤结持性是指土壤对机械应力所表现出来的状态。包括粘着性和可塑性。在野外,应分别记载干、湿、润时结持性。土壤剖面是研究土壤性状很有用的手段,规格:宽1米、长2米、深度视土壤情况而定,通常1.5---2米;土坑的观察面应尽量留在向阳面,山区留在山坡上方。观察面垂直于地平面,土坑的另一端挖掘成阶梯状,土堆放在两侧,禁止堆放在观察面上方,同时不允许踩踏观察面上方的地面。单个土体:是土壤剖面的立体化,是一个三维空间体。横截面近似六角形,面积1~10m2,取决于土壤的变异程度。若一种土壤在空间上分布是连续的,则取1 m2,若土层在横向上不连续,则可延伸至10 m2土壤是有形的实体,其固相是土壤最基本的、最显著的部分。土壤矿物质:是土壤的主要组成物质,构成了土壤的骨骼。从成土母质继承和发展而来,对土壤的性质、结构和功能影响甚大,是土壤形成过程的重要标志。矿物质的种类、比例、结构的不同,形成了土壤不同的质地和土壤结构。次生矿物:主要存在于粘粒中,是土壤中最有影响的部分,影响土壤许多重要的物理、化学性质,如吸收性、涨缩性、黏着性等。次生铝硅酸盐,广泛分布于土壤中,结构复杂,是土壤粘粒的主要成分。都是微小的层状结晶矿物,由一千多个晶层所组成,每个晶层由若干硅氧片和若干水铝片叠合而成,每晶层间有微小距离。硅氧片有硅四面体连接而成,呈四个氧围绕一个硅原子的三角锥形;水铝片有铝八面体连接而成,具八面体构造,由六个氧围绕一个铝原子而成。硅氧片和水铝片以不同排列组合,通过共同氧原子连接在一起,形成了稳定的基本结构单元。铝硅酸盐类黏土矿物划分为:以高岭土为代表的1:1型双层晶格的黏土矿物;以蒙脱石为代表的2:1型双层晶格的黏土矿物;以伊利石为代表的2:1型双层晶格的黏土矿物。土壤质地:由不同粒级的土粒按照一定的比例混合在一起表现出来的土壤的粗细状况。土壤质地分类是以土壤中各粒级含量的相对百分比作为标准。我国以沙粒、粗粉粒、粘粒三者的相对含量为依据分土壤质地为三类十一级。野外实习鉴别质地时,可用指测(手感)法。就是把指头大小的土快放在大拇指和食指间,稍加水分进行搓捏,来区分土壤质地。一般分为:砂土、砂壤土、壤土、粉砂壤土、粘壤土、壤粘土、粘土。土壤的片状结构常出现于冲积性母质层和耕作土壤的犁地层、棱柱状结构多现于粘质土的中、底层、柱状结构多现于半干旱地带含粉沙较多的底土层和碱土的心土层、粒状结构多出现于土壤表层,肥沃土中最多。土壤有机质:泛指以各种形态存在于土壤中的各种含碳有机化合物。不同土壤中含有机质不同,表层土中含量<200g/kg者为矿质土,>200g/kg者为有机土,我国耕作土多属于矿质土。土壤腐殖质: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标志之一。是土壤有机质中的一个十分重要的组成成分。包括胡敏素、胡敏酸、富里酸,以后两者为主要成分。腐殖质分子的中心是一个稠环或易生稠环的芳核,其周围以化学或物理的形式连接多肽、多糖、简单酚酸和金属离子。可与金属、黏土矿物之间络合,对土壤形成过程、土壤结构的形成、营养元素的有效性与迁移性产生积极的影响。土壤胶体:由胶粒分散于土壤溶液中形成的胶体系统,是土壤中最为活跃的物质,土壤的许多理化现象,都与胶体的性质有关。胶体微粒的基本结构可分为:胶核、吸附层、扩散层。土壤胶粒大多是负电荷胶粒,故扩散层常吸附阳离子。对于植物营养有意义的NO3,不被土壤以任何形式吸收吸附-,极易流失,在实践中应注意。土壤孔隙是土壤水分和空气的通道和贮存库,孔隙的多少,用孔隙的间距或单位面积上空隙数量来表示。少量孔隙:孔隙间距约1.5--2厘米, 1---50/10cm2个孔隙,或1---3/2.5cm2个孔隙;中量孔隙:孔隙间距约1.厘米,51---200/10cm2个孔隙,或4---14/2.5cm2个孔隙;多量孔隙:孔隙间距约0.5厘米,有200/10cm2孔隙,或14/2.5cm2个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pep人教版六年级上学期英语全学期课时作业练习题.doc VIP
- 电气控制与PLC教案.pdf VIP
- NBT20277-2014 A240(S32101)双相不锈钢焊接规范.pdf VIP
- 2025秋人教版(PEP)(2024)三年级上册英语教学计划.docx VIP
- 初一英语文化课件.pptx VIP
- 高标准农田监理大纲方案投标文件(技术方案).doc
- 第一单元 第1课《可爱的我们》核心素养教学设计 2025湘美版美术三年级上册.pdf
- 2025云南省中职职教高考职业技能考烹饪类专业理论测试模拟05.doc VIP
- 客服人员心态与沟通技巧培训PPT.pptx VIP
- 农村公共卫生与健康促进.ppt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