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品化学_风味.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食品化学 第八章 风味 GUSTATORY AND OLFACTORY SENSES 味和味觉的生理基础 各种味感的呈味机理 咸味与咸味物质 甜味和甜味物质 酸味和酸味物质 苦味和苦味物质 鲜味和鲜味物质 舌对味的感受 舌上的味蕾是味感受体。 舌的各部分对不同味感的灵敏度不同。 随年龄增加,味蕾密度下降,味感降低。 味觉的生理基础 真味:食品中的可溶性呈味物质与味蕾上的味觉感受器发生相互作用,神经冲动传导到大脑而产生味觉。 小鼠对不同感觉的神经冲动 有关嗅觉和味觉的生理基础 /Physiology/Mann/mann10.html “真味”和“七味” 真味:甜、咸、酸、苦 其他味 鲜:咸味的风味强化 辣:粘膜被刺激的烧灼感和血管充血的热感 涩:粘膜蛋白质变性凝聚的收敛感 凉:从口腔中带走热量的凉爽感觉 影响味感的因素 味感物质的溶解性 味感物质的浓度 味感物质的温度 味感物质的结构 味感的增效剂 味蕾的数目和敏感度 呈味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 相乘作用/协同作用:如味精和核苷酸 对比作用:如大量糖和少量盐 调和作用:如酸和甜 相杀作用:如大量盐和大量糖 变调作用:如神秘果和匙羹藤叶 疲劳作用:如鲍鱼之肆 掩蔽作用:如先甜后酸,奎宁加糖 1 咸味 中性盐,特别是钠离子的味道。 阴离子影响咸味的强弱和味调。 常用咸味物质: 氯化钠 氯化钾 苹果酸钠 葡萄糖酸钠 微量的氯化镁、硫酸镁等可增加风味。 咸味的使用浓度 咸味的感受阈值一般为0.2%,在液态食品中的最佳浓度为0.8%~1.2%,在菜肴中的一般用量为1.5%~3%之间。 表:各类食物中的食盐含量(%) 咸味与甜味的关系 在1%~2%的食盐溶液中添加10%的糖,几乎可以完全抵消咸味。因而在很多感觉到甜咸两味的食品当中,食盐的浓度要比感觉到的水平更高。 然而,添加少量食盐可以强化甜味,而且可以使甜味生动。因此蜜饯感觉特别甜。 表:使蔗糖溶液最甜的盐浓度 对于不同浓度的蔗糖溶液,使之达到最甜的盐浓度也不同。(资料来源:食品调味技术,2002) 咸味与酸味的关系 酸味可以强化咸味,在1%~2%的食盐溶液中添加0.01%的醋酸就可以感觉到咸味更强,因此烹调中加入醋调味可以减少食盐的用量,从而有利于减少钠的摄入。 咸味与鲜味、苦味的关系 鲜味是咸味的助味剂。没有咸味则无法感觉鲜味。而鲜味在一定程度上可以抑制过咸的感觉。 咸味可以压制苦味和异味。 2 甜味 甜味的来源 甜味的呈味机理 甜味的影响因素 甜味与其他味的关系 非糖甜味剂 呈甜机理 Shallenberger学说,Kier修正理论 AH B X 甜度/比甜度 20℃下10%蔗糖水溶液为基准 浓度增大时,甜度并不线性增加 呈甜学说 AH/B模型 甜味物质与甜味受体的相互作用 表:碳水化合物的甜度 影响糖甜度的因素 1:浓度 糖的甜度随浓度增加而提高,但各种糖提高程度不同。蔗糖最低。表中为等甜溶液浓度(%): 影响糖甜度的因素 2:温度 在温度较低时,甜度受温度影响并不大,但果糖是例外。温度低于40℃,则果糖甜度高于蔗糖;而高于50℃,蔗糖甜度高于果糖。在0℃时,果糖为蔗糖的1.4倍;60℃时,仅为蔗糖的0.8倍。 这是由于果糖在不同温度下水溶液中环形异构体比例不同。温度低时,甜度大的β-D-吡喃果糖含量上升,α-D-吡喃果糖下降。 影响糖甜度的因素 3:溶解度 果糖溶解度最高,其次为蔗糖、葡萄糖。溶解度高则最大甜度大,储藏性好。 对于溶解度不足的产品来说,只能在较高温度下储存,以提高溶解度而降低水分活度。如葡萄糖液在55℃下以70%储存。 转化糖浆浓度为80~83%,DE为42时可以防止结晶析出。果葡糖浆浓度71%以下可防止葡萄糖析出。 影响糖甜度的因素 4:混用 各种糖液混合使用比单一糖更甜。蔗糖与果糖、果糖与糖精、蔗糖与淀粉糖浆和果葡糖浆等,均有增效作用。 溶液中加入碳水化合物增稠剂也可以提高甜度。 表:不同果葡糖浆的甜度 表:混合糖液的甜度 甜味与其他味:与酸味的关系 甜味与酸味是构成水果风味的基础。在一定范围内,甜味和酸味相互抑制。在不同pH和酸度下,这种影响程度不同。 甜味和酸味的比例称为糖酸比。对于中国菜来说,达到合适糖酸比的糖醋汁当中,醋酸和蔗糖浓度分别为0.1%和5%~10%,糖酸比为50~100。 甜味与其他味:与苦、咸味的关系 甜味和苦味相互抑制,苦味的抑制作用比酸味更强。咖啡因的苦味减少蔗糖的甜味,而蔗糖可以减少其苦味。 少量食盐增加甜味,大量食盐减少甜味。5~7%的糖溶液中加入0.5%食盐增甜并让甜味柔和生动;加入1%食盐则会降低甜度。反之加入糖降低咸的感觉。 确定产品甜度 确定产品甜度,要考虑到含水量、糖酸比、盐浓度、一同进食的其他食物的味道、口感软硬、使用场合等。 甜味不明显的时候可有效改善混合风

文档评论(0)

autohhh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