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颠茄的中外药典标准对比
颠茄的简介及中外药典标准对比
(1246324 张祺)
1.摘要:颠茄为莨菪碱及阿托品的天然来源,在各国中草药历史上均占有重要地位,各国药典对其均有记载。本文主要介绍其性状,理化成分及各国药典对其标准的异同。
2.关键词:颠茄,简介,中外药典对比
3.引言:颠茄(Atropa belladonna L.),颠茄俗名“野山茄”,别名:美女草、别拉多娜草,属于茄科,颠茄属中的一种。原产欧洲,20世纪30年代引入中国,颠茄属无限生长型。多年生草本,或因栽培为一年生。根呈直立圆柱形。茎扁中空圆柱形。叶在茎下部互生,有短柄,叶片卵形、卵状椭圆形或椭圆形。喜温暖湿润气候,怕寒冷,忌高温。在中国山东、浙江等地有栽培。气微,味微苦、辛。含多种生物碱致命毒素,全草也可入药,主要用于制止盗汗、流涎、支气管分泌过多、胃酸过多等症状。
4.药名:颠茄草
5.别名:美女草、别拉多娜草
6.汉语拼音:dianqiecao
7.英文名:BelladonnaHerb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AtropabelladonnaL
8.主要化学成分:含颠茄生物碱,包括莨菪碱(Hyoscyamine,C17H23NO3)等。
9.功效主治:抗胆碱药。一般制成颠茄膏、颠茄酊等制剂服用。有毒。
10.英文名:HERBABELLADONNAE
11.来源:
茄科植物颠茄 Atroba belladnna L.的干燥全草(中国药典)
茄科植物颠茄 Atroba belladnna L.的根(日本药局方)
茄科植物颠茄 Atroba belladnna L.的干燥叶和花偶带果实(欧洲药典)
茄科植物颠茄 Atroba belladnna L.的叶,花以及果实(美国药典)
12.性状:
各国药典描述基本一致以我国药典为全面现摘录为下:根呈圆柱形,具纵皱纹,老根木质,茎扁圆柱形,黄绿色,中空,幼茎有毛。叶多皱缩破碎,黄绿色至深褐色。花冠钟状。果实球形,种子多数。气微,味微苦,辛。
13.中药化学成分:
叶中含东莨菪碱(scopolamine),天仙子胺(旧称莨菪碱)(hyoscyamine),阿托品(atropine),天仙子胺N-氧化物(jupscua,omeN-oxide),天仙子碱N-氧化物(hyoscinN-oxide)。还含黄酮:7-甲基槲皮素(7-methylquercetin)3-甲基槲皮素,槲皮素-3-鼠李糖葡萄糖甙(quercitin-3-rhamnogluco-side),山柰酚- 颠茄草-药用部分
3-鼠李糖半乳糖甙(kaempferol-3-rhamnogalacto-side),槲皮素-7-葡萄糖甙(prercitin-7-glucoside),山柰酚-7-葡萄糖糖甙(kametmpferol-7-glucoside),槲皮素-7-葡萄糖基-3-鼠李糖半乳糖甙(quercetin-7-glucoside),槲皮素-7-葡萄糖基-3-鼠李糖半乳糖甙(quercetin-7-glucoside),槲皮素-7-葡萄糖基3-鼠李葡萄糖甙(quercitin-7-glucosyl-3-rhamnoglucoside),山柰酚-7-葡萄糖基-3-鼠李糖半乳糖甙(kamepferol-7-glucosyl-3-rhamnogalactoside),山柰酚-7-葡萄糖基-3-鼠李糖葡萄糖甙(kaempferol-7-glucosyl-3-rhamnoglucoside)[6]。 根中含阿托品,红古豆碱(cucohygrine),天仙子胺N-氧化物
14.药理作用:
1. 莨菪碱与阿托品作用相似, 除中枢作用外, 主要为阻断乙酰胆碱对M胆碱受体的作用所产生的一系列效应, 抑制汗腺与唾液腺的分泌, 可致口腔与皮肤干燥;对肠、胃、胆道, 输尿道及支气管痉挛都有解痉作用;使眼虹膜括约肌及睫状肌麻痹, 产生瞳孔扩大;小剂量兴奋迷走中枢导致短暂的心率减慢, 稍大剂量则阻断迷走神经对心脏的控制而使心率加快, 大剂量可扩张血管, 改善血液循环, 兴奋延髓及大脑, 中毒剂量时呈现明显的中枢兴奋, 激动、幻觉及谵语, 再加大剂量则先兴奋后抑制终至延髓麻痹而死亡.
2. 东莨菪碱与阿托品比较有以下特点:对虹膜、睫状肌和汗腺, 唾液腺的作用更强, 对心脏、胃肠、支气管平滑肌的作用则较弱而不持久;具抑制中枢作用, 治疗剂量时可引起困倦, 疲劳直至进入睡眠状态, 加大剂量则产生麻醉作用.
15.鉴别方法,检查及含量测定对比:
中国药典2000年版(1) 日本药局方第14版(2) 欧洲药典2002年版(3) 美国药典第25版(4) 鉴别 显微鉴别法:粉末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