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X县林业60年发展成就.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XX县林业60年发展成就

XX县林业60年发展成就 XX县林业60年发展成就 地处XX山区的XX县,XX连着XX,山重水复,绿波万顷。新中国成立60年来,林业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先后多次获得国家级、省级荣誉:1986年荣获“全国绿化先进单位”,1991年荣获“全国造林绿化先进单位”,1998年荣获“全国造林绿化百佳县”和“全国山区综合开发示范县”,2001年荣获“中国松脂之乡”称号;1991年和2005年分别荣获“广东省绿化达标县”和“广东省林业生态县”称号。 XX县是“八山一水一分田”的山区县,总面积405.8万亩,林业用地312万亩。60年来,森林资源大幅度增长。与解放初相比:有林面积由117.3万亩增至297.3万亩,绿化率由36.2%提高到95.3%,森林覆盖率由28.7%提高到72.9%,森林活立木总蓄积由127.9万立方米增至904万立方米。林业成为XX重要的基础产业和支柱产业,成为致富农民和财政增收的重要来源。60年来,共计生产木材450多万立方米,木柴300多万吨,松脂65万多吨,篙竹1亿多根,玉桂、茶叶、水果、冬菇、木耳、蜂蜜、药材等林副产品一大批。 林业“四落四起” 解放初,全县有林面积仅117.3万亩,活立木总蓄积仅127.9万立方米。主要分布在XX、XX两岸的封川、江川、长岗、平凤、渡头、大玉口、都平、白垢、大洲等公社,沿江一、二重山多是薪炭林和竹林,第三重山是马尾松林,高山和省、县边界多是荒山。七星、黑石顶、黄岗等林区有40多万亩保存较好的天然次生阔叶林。长安、金装、南丰、莲都、渔涝、杏花、罗董等公社除近山保存有林相不齐、树龄不一、疏密不均的疏残松林外,其余大片都是荒山,全县水土流失面积达127平方公里。 1950-1957年,森林恢复时期。县委、县政府高度重视林业,坚持抓好治山兴林,禁止烧山毁林,保护森林资源。1953年土地改革,农民分得土地,积极响应政府号召,开展“自采、自育、自种”,植树造林,管护山林,林业开始发展。1952--1955年共造林53.6万亩,年均造林1.34万亩。1956年,全县有林面积127.9万亩,活立木总蓄积178万立方米,分别比解放初增加10.6万亩和50.1万立方米。 1958-1963年,森林遭受严重破坏时期。1958年,全民大炼钢铁,砍树烧炭炼钢,不少山林被破坏。如县人民委员会组织木炭团3000多人,到渔涝公社香车至玉洞横塘基沿河10公里砍林木烧炭,用木烧铁矿,砍去林木3万立方米。县木炭团撤走时,砍下的木材相当部分没有利用而沤烂。1961年起,连续几年盲目毁林开山造田,森林元气大伤。1961—1962年,全县毁林面积1万多亩;发生森林火灾578宗,烧毁森林9.3万亩,烧死林木425万株。 1964--1967年,林业发展时期。县委、县政府贯彻中共肇庆地委关于“绿化XX走廊”的决定,组织社队兴办一批国合林场和乡村林场,林业走上新的发展时期。仅四年就造林31.5万亩,年均造林7.8万亩,绿化了XX沿岸大片荒山。 1968--1970年,森林又一次受破坏时期。文革期间,机关干部下放,林业无专人管理,造林绿化任务不完成,乱砍滥伐严重,学大寨开山造田,县革委会下达上山种杂粮2万亩,种花生5000亩,种甘蔗1万亩指标,全县再度掀起毁林造地高潮,出现毁林、毁竹、砍果树改种粮食、甘蔗、花生的现象。 1971--1974年,林业又一次大发展时期。自1968--1970年森林连续遭受破坏后,县委、县政府总结经验教训,兴办林场,发展林业。恢复和发展国合林场和乡村林场,积极组织人工造林,认真抓好封山育林和护林防火。共完成人工造林52.2万亩,年均造林6.3万亩,不但数量多,而且质量好,林业又一次大发展。 1975--1977年,毁林造林时期。省、地、县发出通知,号召学习怀集县办集体采育场,县、公社组织人员到怀集参观学习,随后全县办起9个采育场。为了增加收入,大量砍伐木材。造林上,盲目追求连片集中,称“造大林”。如大玉口公社把原XX沿岸生长良好的2000多亩薪炭林砍掉改种杉林;南丰公社烧掉部分幼松林,集中连片造1.5万亩大杉林。结果,由于不适地适树,造林质量差,成活率低,抚育管理跟不上,林木生长不起来,造成严重损失。 1978--1980年,又一次出现乱砍滥伐时期。农村生产体制处于新旧交替时期,又一次出现部分地方乱砍滥伐林木歪风。县委、县政府及时组织工作组下乡,帮助社队制止了乱砍滥伐现象。 1981--1984年,林业又一次大发展。根据中央文件精神,全县开展林业“三定”(稳定山林权属,划分自留山,确定生产责任制),先后划给农民自留山79.8万亩,划分责任山140.2万亩,合作山6.6万亩。林业“三定”后,农民造林积极性大大提高。据1985年统计,全县兴办杉、竹、果、药材、茶叶为主的“五小园

文档评论(0)

feng1964101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