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属耐磨减阻自修复材料简介终极版5分析.ppt

金属耐磨减阻自修复材料简介终极版5分析.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金属耐磨减阻自修复材料简介 目 录 一、研发背景 二、原理 三、功效 1、对设备的修复功能 a、修复前后硬度变化; b、修复前后摩擦副厚度变化; c、修复前后试块重量变化; 2、降低摩擦系数及温度 a、修复前后摩擦系数变化; b、修复前后试块表面温度变化; 3、润滑油加入修复剂后六个月主要指标对比 4、颗粒大小分析 四、主要特点 五、产品系列及加注方法 六、应用案例及报告 七、企业标准 一、研发背景   金属耐磨减阻及损面自修复材料是 针对机械设备运行中摩擦磨损造成的能量 损失、设备磨损及设备寿命短等问题,经 过多年的研制开发,并做了大量的实践验 证,经过配方优化和技术改革达到了理想 的设计要求,在关键性技术方面,达到了 世界先进水平。   该产品现已具备批量生产的条件, 在胜利油田纯梁二矿抽油机,烟台三菱水 泥,白洋河水泥有限公司等单位设备的实 际应用中,取得了良好的实用效果。经济 效益显著,具有产品寿命长、修复精度高、 节电效果显著等特点。其性能居世界同类 产品的领先水平,项目的完成具有重要的 现实意义和良好的经济、社会效益。   目前,国内外应用的类似产品多为有机高分子聚合物以及金属化合物。目的是在摩擦副表面形 成较为牢固的保护膜,以期达到减少摩擦磨损和延长设备使用寿命的目的。而我们发明的减阻耐磨 及损面修复材料是在减阻耐磨基础上,同时具有损面的修复功能,即在原摩擦副表面进行动态的修 复,修复层厚度可达150微米,且修复层硬度、表面光洁度更高,故此摩擦系数具有显著降低,从 而达到节能节电的效果,机械设备使用中振动噪音减少、温度下降,延长机械设备的使用寿命。 二、原理   摩擦副的表面“再生”现象是建立在发生于相对接触摩擦区域 的一种独特的物理——化学过程。而“摩擦副表面再生技术”其实 质为:机械设备在工作过程中,摩擦副之间产生接触负荷,在超 负荷作用下会产生多余的能量,这种多余的能量通常带来的是摩 擦副表面的磨损。但是,当加入本金属耐磨减阻及损面修复剂后, 那么在超负荷区域就能建立一种利用多余能量建造新的界面,而 不是破坏旧表面层的能量变换模式。当摩擦副表面有较严重划痕, 其上面的金属原子具有无补偿双键连接—在负载增加的情况下, 这些原子很容易被“抓住”“松动”并被从基体上“撕裂”下来,随表 面原子的脱离,磨损破坏的程度不断加剧,在超负荷作用下,脱 离的可能不再是几个原子,而是一整块原子集团(磨粒),这样 就发生了灾难性的磨损。在设备的运转过程中,似乎这样的磨损 情况属于正常磨损。而当金属耐磨减阻及损面修复材料存在时, 情况就变得完全不同了,金属耐磨减阻及损面修复剂利用摩擦副运动产生的摩擦能量,能在金属表面 生成新的金属陶瓷修复层。   首先,摩擦表面再生过程是从超负载区域开始,因为这些区域具备了再生过程发生所必不可少的多 余能量,这里的金属原子本身也具有更多的自由键,这些自由键就像磁块一样,能直接捕获用于建造 金属陶瓷层的损面修复材料,并将其牢牢固定在磨损部位,在负荷的作用下,不断延伸生长,建造新 的晶格。这样,在原来的金属基底之上就形成了新的表面层。原先有划痕的地方就会生成金属陶瓷补 丁,异常活性源就会消失。当上述能量过程稳定后,保护层的生长过程也将自动停止。 三、功效 1:表面修复功能 采用两块45#钢试块进行摩擦副旋转对摩实验,分别加入20号机油和金属耐磨减阻及损面修复材料,在电压220V,功率180W,加载30N,转速515r/min条件下,运行200h后从下试样上取制摩擦面金相试样。    (1)、基体45#钢的显微硬度较低,且数值比较接近。经金属耐磨减阻及损面修复材料处理过的修复层表面显微硬度提高很多,但数值波动较大。在B处的深灰色区域,显微硬度值达405.0,较基体的硬度提高3倍。 表1试样表面显微硬度测量值(HV) 部位 1 2 3 4 5 平均值 基体 135.4 130.9 137.6 128.7 126.8 131.88 A处 178.2 171.4 197.0 181.7 178.2 181.3 B处 401.0 422.7 385.4 420.5 395.2 404.96 修复前后试块的厚度变化 (2)、对试块厚度进行测量,随机量取6点厚度,取其平均值。试验前试块的厚度平均值为8.058mm,试验后厚度的平均值为8.069mm。与实验前相比,试样在试验后厚度增加了0.011mm。 表2试块实验前后的厚度测量值 mm 测 量 次 数 1 2 3 4 5 6 实验前测量值 8.037 8.051 8.077 8.089 8.053 8.042 实验后测量值 8.041 8.090 8.072 8.068

文档评论(0)

cc880559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