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化的起步》教案.doc

  1. 1、本文档共12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doc

《工业化的起步》教案 ●教学目标 一、知识目标 1.掌握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结构和实行工业化的必要性。 2.掌握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内容及取得的成就。 3.掌握第一部社会主义宪法的诞生过程及其内容和意义。 二、能力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透过现象看本质的能力。 2.通过本课的学习,培养学生综合思考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德育目标 1.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在第一个五年计划期间,我国的工业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就,工业化开始起步。 2.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认识第一部宪法的颁布,真正地体现了人民的意志,是我国民主政治建设的显著成就。 ●教学重点 1.第一个五年计划 2.第一部宪法的颁布 ●教学难点 工业化的特点 ●教学方法 1.比较法。通过和其他国家的比较,使学生看到我国落后的一面,从而理解实现工业化的必要性。 2.讲解法。通过教师的讲解,使学生认识到实现工业化的重要性。通过教师的分析,使学生真正理解第一部宪法的性质。 3.例证法。对于本课的教学,可通过例证来帮助学生理解掌握。 ●教具准备 1.投影仪 2.相关的影像、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导入语示例一]同学们,请看课本导入框中的内容:建国初期,面对我国十分落后的工业,毛泽东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怎样才能改变这种现状呢?实现工业化是唯一的出路,也是全中国人民梦寐以求的伟大事业。那么,我国的工业化建设是从什么时候开始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工业化的起步》一课。 [导入语示例二]同学们请看投影。 [投影显示] 同学们,上图是武汉长江大桥通车典礼。武汉长江大桥位于武汉市内,横跨于武昌蛇山和汉阳龟山之间。是我国在万里长江上修建的第一座铁路、公路两用桥。1955年9月1日兴建,1957年10月13日全部建成通车。在通车典礼上,有数百辆汽车驶过公路桥面。全桥总长1670米,下层为铁路桥,宽14.5米,两列火车可同时对开,上层为公路桥;宽约20米,为4车道。桥身为三联连续桥梁,每联3孔,共8墩9孔。每孔跨度为128米,终年巨轮航行无阻。附属建筑和各种装饰,均极协调精美,整座大桥异常雄伟。若从底层坐电动升降梯可直接上大桥公路桥面参观,眺望四周,整个武汉三镇连成一体,使人心旷神怡,浮想联翩,真是“一桥飞架南北,天堑变通途”。武汉长江大桥是在什么样的情况下建成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与之相关的内容。 [板书]第二单元 社会主义道路的探索 第4课 工业化的起步 一、第一个五年计划 1.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的经济结构 [教师分析]同学们,我们在前边学习过新中国成立初期恢复经济的内容。从1949年到1952年,在全国人民的努力下,经过三年时间,国民经济得到全面恢复和初步发展。1952年,工农业总产值810亿元,比1949年增长77.5%,比建国前最高水平的1936年增长20%,三年中平均年递增率为21.1%;其中工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145.1%,年递增率为34.8%,农业总产值比1949年增长53.5%,年递增率为15.3%。工农业主要产品的产量已超过建国前最高水平。随着生产的恢复和发展,国家财政收支平衡,结构改善。文教卫生事业得到相应发展,职工、农民收入增加,生活有所改善。1952年同1949年相比,全国职工总数由八百万增加到一千六百万,全国职工平均工资提高了70%,先后在企业中实行劳动保险制度,在公教人员中实行公费医疗制度,据调查,解放前职工生活水平最高的1936年,全国职工家庭每人每年平均消费额为140元(按1957年价格计算)。1952年达到189.5元,增长35%。农民收入1952年同1949年相比,一般增长30%以上。但是,我国的工业水平远远落后于发达国家,连印度也不如。 [投影显示] 中国与印度、美国钢和电产量的比较 中国(1952年产量) 印度(1950年产量) 美国(1950年产量) 钢产量(人均) 2.37公斤 4公斤 538.3公斤 发电量(人均) 2.76千瓦时 10.9千瓦时 2949千瓦时 针对这种情况,毛泽东主席当时曾感慨地说:“现在我们能造什么?能造桌子、椅子,能造茶碗、茶壶,能种粮食,还能磨成面粉,还能造纸,但是,一辆汽车、一架飞机、一辆坦克、一辆拖拉机都不能造。”那么,怎么样改变这种情况呢?在这样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参照苏联的经验,选择了一条优先发展重工业的工业化道路。1953年1月1日,党和政府通过《人民日报》社论宣告:我国开始执行国家建设的第一个五年计划。周恩来年初在全国政协一届四次会议上指出:“1953年是第一个五年计划的第一年”。“动员工人阶级和全国人民,集中力量,克服

文档评论(0)

ailuojue1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