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太极拳的静、动态效应(一).doc
太极拳的静、动态效应(一)
【编者按】武术功架发力来自三个力源:传递力、整体冲撞力和相对冲撞力。本文用牛顿定律研究了太极拳,发现杨澄甫的大架和牛顿定律不谋而合。本文分析了杨澄甫架的弓步“三力源”对推力的影响。结论是弓步适合于发推力,“三力源”都增加了弓步发推力的能力。本文分析了杨澄甫架的坐步“三力源”对拉力的影响。结论是坐步适合于发拉力,增加了坐步发拉力的能力。坐步也能发推力,但发推力的能力不如发拉力的能力强。两方推手,弓步推胜坐步推,这印证了古典理论―“发劲如放箭”。弓步也能发拉力,但发拉力的能力不如发推力的能力强。两方推手,坐步拉胜弓步拉,这印证了古典理论―“引进落空”。
引言
师祖杨露禅(1799―1875)是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将太极拳事业深入推广、发扬光大的伟大武术家。杨露禅三下陈家沟,学拳艺成后返回家乡冀南永年县设坛教拳。后来被荐往北京,晚年时被延请至王府授拳,众多弟子大都出身高第,使得太极拳的社会地位和影响力非同一般。露禅公因每在擂台上与别家武者较量,一发必成功,遂被誉为杨无敌。
先师杨澄甫(1883―1936)自幼随父学拳,至40岁方始出神入化,阶及神明。澄甫公武功盖世,口德与手德并重,时时处处,谨守勿失,乃武德高尚之榜样也。继北平传拳之后,南下武汉、南京,赴广州,至沪杭,桃李满天下。他又集杨氏三代之经验,将杨氏太极逐步定型。澄甫公推手之时,不用有形之擒拿手法,而是拿住对方劲路,将对方腾空放出,其发劲之猛、击人之远,无人能及。
先师伯杨少侯(1862―1930)的推手讲求“圈子要小,用劲要巧”、信手相应、应物自然,制人于“莫名其妙”中,发放风格与其弟澄甫有别,言“发人不在猛远,而贵在取别人的重心离地,重心已起,即别人已在自己掌握中,要怎样便怎样,又何须发人于千里?原处起、原处落会更凶更猛……所谓兵不厌诈,计胜人也。指上打下,声东击西。随机应变,听其劲,观其动,得其机,攻其势,察其声,问其症。”
1687年,英国物理学家牛顿发表巨著《自然哲学的数学原理》,奠基了著名的牛顿力学,包括了牛顿第一、第二、第三定律。牛顿经典力学体系的建立开辟了科学发展的一个新天地、新时代。经典力学的广泛传播和运用对人们的生活和思想产生了重大影响。现代机械、建筑、运输等等,都离不开牛顿力学。武术呢?太极拳呢?它们和牛顿力学的关系如何?答案非常肯定:太极拳乃至武术都必须而且确实符合牛顿力学的原理。
牛顿力学的发现先于杨露禅年代。在杨露禅年代应该有洋人来中国,其中会有熟解牛顿力学的饱学之士。但没有传闻杨露禅的拳艺受到牛顿力学的直接影响。杨澄甫的年代不但有洋人来中国,应该中国还有留学生回国。当时牛顿力学已经风行世界,中国的一些进步的中学开始教学物理,而牛顿力学是物理的中心课题。遗憾的是杨澄甫毕生学拳、创拳、传拳,恐怕没有接触过牛顿力学的概念,但这并不妨碍太极拳对牛顿力学的完美实现,就像我们并不是明了了生理学才开始懂得如何消化的。因而,我们将通过证明杨式太极拳(乃至武术)完全符合牛顿定律,说明杨式太极拳和牛顿力学是不折不扣的“不谋而合”。
顺便指出,牛顿发现了三大定律,因而这三大定律用牛顿的名字来命名。三大定律是宏观世界的基本规律,牛顿的功绩是发现了它们,并把它们介绍给人类。在三大定律被牛顿发现之前它们照样主宰世界,这跟是谁发现的没什么关系。哥伦布发现美洲,然后有欧洲人向美洲的移民。但美洲的存在是一个事实,美洲的印第安人在哥伦布发现美洲之前早就定居在美洲。可以说印第安人比哥伦布要伟大得多。中国人发明造纸术才是“发明”,因为在此之前不存在造纸术。由此可见“发现”和“发明”大有不同之处。“发明”会有先后,而“发现”可以“不谋而合”。杨式太极拳和牛顿力学的吻合证明了太极拳的伟大,又拓宽了基本定律的应用范围。
在中国传统武术中有力、劲、内功、脚踢、拳打等等概念。竞赛场上的散打也可拳打脚踢。摔跤比赛讲究如何使对方倒地。拳击则多用拳头攻击对方的中上部。有趣的是很少有人将这些武术运动和牛顿力学联系起来。本文将试图填补这一弱项,而且将破天荒第一次对武术功架作定量的力学分析。
一、牛顿三定律
现在已经是21世纪。各位拳友读者都在本世纪或上世纪接受过正规的学校教育。比起杨澄甫你们一定有扎实的牛顿力学知识。其实牛顿三定律简明、扼要、直观。为以后讨论方便,这里重温一下每一条定律。牛顿第一定律:物体将保持惯性。举例来说,奔跑的人很难一下子停下来,因为惯性使人体继续向前。牛顿第二定律:力等于质量和加速度的乘积。(对数学有兴趣的读者可重温相关物理书籍。)举例来说,推动大的物体比推动小的物体要费力。牛顿第三定律:相互作用的两个物体之间的作用力和反作用力总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同一条直线上。举例来说,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