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从陆地跨入大航母时代(图)
从陆地跨入大航母时代
渤海湾北部兴城有一处著名的风景区,那就是菊花岛(也就是伟大的斯通黄曾经战斗过的觉华岛),笔者前些年曾去那里短期休假,岛上的风景极美丽,令人流连忘返。然而这座并不很知名的平静小岛,却在前一阵引起了各国军事情报机关的高度关注。2010年3月更新的谷歌地图显示,菊花岛附近突然出现了一座大型海空军基地工程,从卫星地图上可见,海边建有大型围堰和深水码头,陆上正在建设一座双跑道机场,与普通机场不同的是,兴城新机场上修建有滑橇式跑道,类似航母降落甲板的起降跑道。毫无疑问,这是中国海军正在修建的航母舰载机陆上训练中心。以前众多中国建造航母的新闻,并未引起笔者兴奋,而此次谷歌地图曝光的兴城菊花岛基地,却令本人心潮澎湃,这意味着中国海军从此真正走向了远洋,走向了大航母时代。
高山大师的画作:中国航母
一、只有航空母舰是远远不够的
航空母舰,作为一艘军舰来说并没有什么,世界很多国家都拥有,甚至有些鼻屎国也整上那么一两艘所谓的航母来充门面。其实,真正的航母是个高度复杂的大系统,包括航母和配套舰船、舰载机研发、舰载机起降技术、训练设施、基地建设,指挥控制系统等等。玩票的海军只有航母,丫们把航母当驱逐舰使用,并不刻意追求进攻性航母所拥有制空制海能力。譬如印度、泰国、巴西、西班牙,还有韩国。专业而严谨的海军大国所说的造航母,是指建造一整套航母系统,其中必不可少的就是舰载机陆上模拟训练系统。由于在航空母舰上起降和陆地起降差别很大,加上舰载机执行的任务更为多样化,舰载机飞行员的培养远比陆基飞行员复杂得多。一般来说,舰载机飞行员的训练大都从陆地模拟甲板开始,熟练后才能到真航母的甲板上练习。拥有了陆上训练系统,才能为航空母舰源源不断的培训合格的舰载机飞行员,航空母舰才能拥有真正的战斗力。苏联在搞大型航母的时候,就认识到航母陆上训练系统的重要性。在40年前就建造了——“尼特卡”,原苏联建造的唯一一套用于开发舰载机航母起降技术的陆地航母甲板仿真教学训练装置,位于克里米亚半岛萨基市附近的新费德罗夫卡机场。
乌克兰“尼特卡”航母训练系统示意图
二、苏联的“尼特卡”舰载机陆上训练系统
上世纪70年代早期,苏联海军开始发展水平起降舰载机的大型进攻性航空母舰,最初要使用蒸汽弹射器来起飞舰载机,但由于苏联海军要求首先把大型航母配属在北海舰队,用于掩护弹道导弹核潜艇,靠近北极圈航行的低温导致设计师在研制蒸汽弹射装置方面碰到了技术门槛,加之受到美英国家影响,采用了当时最时髦的滑跃板起飞方式。苏联涅瓦船舶设计局于70年代末设计了Т-1型地面滑撬起飞甲板,Т是俄语Трамплин的第一个字母,翻译成汉语就是“跳板”的意思。该滑跃甲板高为5米,长60米,宽30米,跑道尽头装有升角为8.5度的弧形跃飞甲板。1976年,在乌克兰克里米亚半岛的萨基空军基地开始修建一座大型舰载机陆上模拟训练系统。该系统包括Т-1型地面滑撬甲板,舰载机着陆拦阻装置,指挥控制系统等设施。整套系统于1982年正式投入使用,苏联人把这套系统命名为“尼特卡”。苏联海军同时还在新罗西斯科和巴库建有相对规模较小的航母模拟甲板,但对此报道不是很详细,笔者也没有找到更多的资料。
“尼特卡”是俄语缩写НИТКА的音译,其全称为“наземный испытателъный тренировочный комплекс авиационный”,意即:航母舰载机陆地综合飞行训练系统。该系统除建有模拟航母甲板的停机坪、滑行道、跑道、机库等常规设施,还有完全仿真的航空母舰甲板,由起飞滑跃甲板、“斯维特兰娜”拦阻系统、光学和无线电着舰引导系统组成。整套系统为全金属结构,甲板与地面齐平,地下共有三层,使用了12000吨钢材,从某种意义上说,“尼特卡”就是一艘的陆上航空母舰。起飞和降落甲板下面都配备有巨大的液压装置,可以使甲板以一定角度侧倾,用于模拟航母在海上航行时产生的横摇。滑跃起飞跑道上还装有用于阻止飞机在发动机达到起飞推力状态前移动的液压阻挡器。机场建有模拟航母指挥塔的塔楼,装有近进引导雷达,以及与舰上相同的飞行指挥系统。
特别有意思的是,“尼特卡”的飞行跑道除了可以滑跃起飞,还装有两条蒸汽弹射器,用于实验弹射起飞舰载机(由此可见苏联人并未停止研发蒸汽弹射起飞技术,苏联海军计划在第三艘航母“乌里扬诺夫斯克”号核动力航母上使用蒸汽弹射系统),主锅炉由列宁格勒特别锅炉设计局设计,弹射器气缸由伏尔加格勒斯克工厂生产,蒸汽发生量为每小时115蒸吨,64个大气压,两条弹射器气缸内径500毫米,长90米,能在几秒钟内以250-280公里/小时的速度将战斗机弹射出去。苏联人设计的这种弹射器,其舰上使用的淡水主要来源于对海水进行蒸馏,为此“尼特卡”也特地挖了一条通海的管道,把海水引入蒸汽弹射器附属的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