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生态环境(文字版)案例.ppt

  1. 1、本文档共47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2.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3.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4.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5.将发噪建筑(锅炉房、水泵房、游戏场、操场)集中布置,隔开防护距离 6.布置临近工业区时考虑主导风向 五、邻街建筑防噪设计 1.充分利用附属物抬高声线,增大声影区 2.临街建筑应尽量采用背向道路的U型结构 3.临街建筑内部合理布局 六、其它建筑区的声环境规划设计 1.大型工业区生产用地布置 Ⅰ了解噪声情况 噪声源,发噪时间、噪声等级 Ⅱ将各车间噪声水平分为三类 Ⅲ根据盛行风向由低到高排列,中间隔离 2.学校建筑的声环境 Ⅰ关窗条件,教室声压级在40~45dB内 Ⅱ选址规划时尽量避免嘈杂路段、闹市 Ⅲ尽量利用已有的建筑、围墙、绿化带隔离噪声 Ⅳ学校总体布局要避免学校内互相干扰 a 教学楼距体育场不小于25m b 锅炉房水泵房距宿舍不小于15m。 c 音乐教室必须与教学楼分开 d 运动场地不宜放在两幢教学楼之间 Ⅴ教学楼不宜采用中廊式布置;如用应使两侧教室门窗错位设置,并在走道界面作必需的吸声处理 七、功能区总平面内防噪设计 1.不符合防噪要求的总平面布置 Ⅰ周边式布置 Ⅱ垂直式布置 Ⅲ圆心式布置 2.符合防噪要求的总平面布置 Ⅰ突出式布置 Ⅱ警戒式布置 Ⅲ阶梯式布置 八、防噪绿化 1.吸声机理:多次反射;多孔吸声 2.布置形式 Ⅰ隔声绿岛:假山、花坛、花池。 Ⅱ块状绿地和带状绿地 3.适用性 Ⅰ叶片大的乔木宜用于高速车辆的屏蔽 Ⅱ灌木绿篱结合中心乔木宜用于生活区的屏蔽 Ⅲ树木减声作用与林带宽度不成正比 §5.1 我国城市环境污染概述 一、城市环境问题发展阶段 二、城市环境污染现状 1.城市大气污染 趋势:北方重于南方;中等城市最甚 种类:颗粒污染;二氧化硫污染;降尘污染 2.城市水污染 3.城市固体废弃物污染: 露天堆放造成二次污染 4.城市声污染 5.城市光污染、城市电磁污染 §5.2 城市大气污染及规划设计原则 一、城市大气及大气污染 ㈠大气的组成———干洁空气;水汽;悬浮颗粒 ㈡城市大气污染源分类 ①按污染源存在形式:固定污染源、移动污染源 ②按污染物排放形式:点源、线源、面源 ③按污染物排放空间:高架源、地面源 ④按污染物排放时间:连续源、间断源、瞬时源 ⑤按污染物发生类型:工业污染源、交通污染源、 生活污染源 (三)城市大气中的主要污染物 ⒈颗粒污染物 ①尘粒:粒径较大,易于沉降 ②粉尘:粒径较小,不易沉降,长期漂浮,危害最大 ③烟尘:粒径更小,易生成二次污染 ④雾尘:液体粒子,易生成二次污染 * ㈢ C.1 环境工学基本知识 §1-1 生物圈与生态平衡 一、生物圈 1.定义:地球表面全部有机体及其相互作用的生存环境的总合称 为生物圈。 2.范围:海平面以上约15公里; 海平面以下约11公里 物种:动物216万种;植物34万种;微生物4万种 3.分类: 1)气圈:约10km 暖层(非常稀薄,基本与人类无关) 大 中层(非常稀薄,基本与人类无关) 气 平流层(臭氧含量非常高) 对流层(气流活动非常丰富) 2)水圈 3)岩石圈 二、生态系统 1.定义:在一定的空间内,生物之间、生物与环境之间,互相依 赖制约并以某种方式进行物质与能量的交换。这种生物 与环境的结合体称为生态系统 2.组成 生产者:自养者,绿色植物、菌类 消费者:他养者,动物 分解者:还原者,微生物 非生命物质:各种无机物及自然因素 3.生态平衡 Ⅰ定义:生态系统各组分之间,在一段时间内,在一定的条件 下保持着自然的、暂时的、相对的动态平衡,称为生 态平衡。 Ⅱ手段 正反馈:物种在无限制环境下连续以指数形式增长的本能。 负反馈:资源减少、疾病、天敌、环境恶化等限制物种发展。 Ⅲ正、负反馈的调节 三、城市生态环境的特点 1.人类成为生态系统的主体 2.是一个不独立、不完全的开放系统 3.是一个极不稳定的环境系统 §1-2 环境及环境机能 一、环境 1.定义:某一主体周围对该主体有影响的自然因素的总合。 2.分类 自然环境:客观生存基础 人工环境:物质环境(房屋、桥梁、道路、城市等) 社会文化环境(政治、法律、宗教、风俗等) 二、环境的机能 1.环境中的物质交换——分子扩散;紊流扩散 2.环境中的能量传递 3.环境的自净能力 Ⅰ定义:借助一系列物理、化学、生物过程,被污染的环境一定 程度上都有清除异物恢复原状的能力,称为环境的自净能力。 Ⅱ 大气自净方式 紊流扩散 重力吸附作用 雨水

文档评论(0)

知识宝库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