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13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一年级教材培训(一级下册数学教材使用体会与建议)
把握教材 有效教学
——一年级下册数学教材使用体会与建议
第一部分:教材解析
从教材的总体内容来说,与实验版相比,本册教材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化。
1.综合考虑学生心理发展水平、实验结果等各个因素,将“位置”单元内容简化并移至一年级上册。
2.移走原来“认识时间”的单元(至二年级上册)。
3.将原一年级上册 “认识物体和图形”单元的平面图形的认识移至本册,并合并原来一年级下册的一些内容,新增了丰富的内容。
4.其他几个单元原本就在本册的内容,只不过在内容上都有所变化,其中 “统计”这一单元的变化最大。
下面将按单元结合教学用书说说教学时应该注意的地方以及我个人的教学感受和一些做法,希望能为各位老师的实际教学提供参考。首先我们来看第一单元。
第一单元:认识图形
教学内容:
1.初步认识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圆;
2.通过用同样的平面图形进行拼组的活动,初步体会平面图形之间的关系;
3.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材说明和教学建议变化及变化原因
变化一是一上认识的图形太多,学生不容易掌握;同时由于儿童对立体图形和平面图形容易混淆;二是一下原来的这一单元“图形的拼组”在教学时内容不好把握,深不深浅不浅的。所以在修订时对于这部分内容进行了修改。对于儿童来说,学习平面图形要比学习立体图形困难,因此我们在一年级上册安排了立体图形的认识,在一年级下册安排了平面图形的认识
第2个变化是:增加了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将原来一下例1折一折体会长方形正方形边的特征的内容移到三上四边形单元中。增加平行四边形的认识,出于两点考虑:一是因为原来平行四边形的初步认识是放在三上的,教学时也比较尴尬,因为学生还没有学习平行的知识,也不能提到平行四边形平行的特征,只能是初步认识一下;二是在这里认识平行四边形后,就可以介绍一些关于数学背景知识(七巧板)的内容,同时可以大大丰富图形拼组的内容。
1.把握教学难度,本单元里不用语言描述图形的特征,因此可以让学生用自己的语言说说每种图形的特征;
2.让多观察身边物体的表面分别是什么形状的,哪些形状是相同的;
3.做题时要注意培养孩子有序解决问题的习惯。
例如P5的第2题做题时可以按照序号的顺序分别归类,其中⑥号不属于这3类;第3题,问学生:怎样做才不会漏了?第3题可以按照右边图形的顺序,先找长方形有几个,边数边画勾;
P6第5题,对于相当一部分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我是这样操作的,先让学生通过想象,想想缺了几块,再者结合动手操作,先让学生独立解决,后面教师可以适当教给孩子技巧,先画横线再画竖线,画竖线时隔行对齐。这道题可以很好地培养学生空间观念和空间想象力,不要直接跟学生说答案以及直接“补砖”的方法。
4.可以在学期末开展一次七巧板大比拼的活动,我是这样操作的:
整个活动分三关:
第一关:拼数字和字母,每个图案10秒;
第二关:拼给定的中间有线条图案,每个图案15秒;
第三关:拼给定的无中间线条的图案,每个图案30秒。
5.个别题目的处理。P7思考题。
第二单元:20以内的退位减法
教学内容:一20以内的退位减法;二是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少)几”的问题。
教材编排特点:
1.延长了20以内退位减法的学习过程。
通过调研结果显示:20以内退位减法中,错误率最高的是十几减8的题目,其次是减7的题目,因此教材把十几减8和十几减7、6作为独立的例题进行教学。
2.体现计算方法多样化。
20以内退位减法的多种计算方法中,“破十法”和“连减”的方法都是从减法的意义出发思考的,这两种方法思考的过程比较复杂,学生至少需要两步思考——先减再加或先减再减,相比较而言,“想加算减”简捷省时,但它也是最难的,需要学生对20以内的进位加法很熟练,同时具有一定的推理能力。
因此,在学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时,允许学生选择适合自己的方法进行计算。
3.突出了对学生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
P20例5提供的信息中,出现了多余的条件,学生在用操作、画图或符号表示问题情境的过程中认识到,有些条件与条件、条件与问题之间是有联系的,有些条件与问题之间是无关联的,从而学会选择有效的信息解决问题。“回顾与反思”环节,教材提供了检验解答结果是否正确的方法:没来的7人加上9人等于16人,解答正确,使学生学会根据问题中的数量关系用加法检验减法问题的正确性。
例6是用减法解决“比多少”的问题,教材提供了画图的策略,帮助学生理解用减法计算的道理。
教学建议:
1.提高20以内进位加法的口算能力,为正确、熟练应用“想加算减法”作准备。
训练进位加法时可以通过以下几个层次进行:
(1)结合具体题目与直观学具,进行算理与算法的回顾,主要是凑十法。
(2)对20以内进位加法的36道题进行随机的口算练习,并针对易错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