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8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三章 呼吸系统疾病用药
第一节 镇咳药
咳嗽是一种保护性反射活动,可将呼吸道内的黏液和异物排出,排出后咳嗽症状多缓解。
按其作用机制不同分为两大类:
(1)中枢性镇咳药:即选择性地抑制延髓咳嗽中枢而发挥镇咳作用的药物,包括右美沙芬、喷托维林和可待因。
(2)外周性镇咳药:凡能通过抑制咳嗽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而发挥镇咳作用者,都归人此类,药品有苯丙哌林、普诺地嗪、甘草合剂、咳嗽糖浆。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
1.喷托维林
喷托维林为人工合成的非成瘾性中枢性镇咳药。喷托维林镇咳作用强度约为可待因的1/3。口服易吸收,在 20~30min 内起效,一次给药镇咳作用可维持 4~6h。
2.苯丙哌林
苯丙哌林镇咳作用兼具中枢性和外周性双重机制。镇咳作用较强,为可待因的 2~4 倍。无麻醉作用,不抑制呼吸,不引起胆道和十二指肠痉挛,不引起便秘,无成瘾性。
3.可待因
选择性地直接抑制延髓咳嗽中枢,镇咳作用强而迅速,类似吗啡。可待因还抑制支气管腺体的分泌,使痰液黏稠,难以咳出。此外,可待因尚具有中枢性镇痛、镇静作用。适用于各种原因引起的剧烈干咳和刺激性咳嗽(尤其适合于伴有胸痛的剧烈干咳)、中度以上疼痛时镇痛、局麻或全麻时镇静,具有成瘾性。
4.右美沙芬
其镇咳强度与可待因相等或略强,主要用于干咳。无镇痛作用。其对映体左旋右美沙芬有镇痛作用,但无镇咳作用,长期应用未见耐受性和成瘾性。
(二)典型不良反应
1.中枢性镇咳药(可待因、福尔可定、喷托维林、右美沙芬)
长期应用产生依赖性。
2.外周性镇咳药(苯丙哌林)
苯丙哌林口服后可出现一过性口腔和咽喉部麻木感。
(三)禁忌证
1.妊娠期妇女。
2.昏迷、呼吸困难、有精神病史的患者。
(四)药物相互作用
可待因及右美沙芬与阿片受体阻断剂合用,可出现戒断综合征。
二、用药监护(重要考点)
(一)依据咳嗽的性质、表现和类型选择用药
(1)以刺激性干咳或阵咳症状为主者宜选苯丙哌林或喷托维林。
(2)剧咳者宜首选苯丙哌林,次选右美沙芬;咳嗽较弱者选用喷托维林。
(3)对白日咳嗽为主者宜选用苯丙哌林;对夜间咳嗽宜选用右美沙芬。
(4)对频繁、剧烈无痰干咳及刺激性咳嗽,可考虑应用可待因。
(二)注意伴有痰液者应与祛痰药联合用药
(三)注意镇咳药的安全性
1.患者使用镇咳药后可能出现嗜睡,服药者不可从事高空作业、驾驶汽车等有危险性的机械操作。
2.可待因或右美沙芬与阿片受体阻断剂合用,可出现戒断综合征。
三、主要药品
喷托维林
【适应证】用于急、慢性支气管炎等上呼吸道感染引起的无痰干咳。
【注意事项】
(1)哺乳期妇女及青光眼、心力衰竭、呼吸功能不全者禁用。
(2)与奋乃静、丁螺环酮、水合氯醛等药合用,可使本品中枢神经系统和呼吸系统抑制作用增强。
右美沙芬
【适应证】用于感冒、咽喉炎以及其他上呼吸道感染时的干咳。
【注意事项】(1)2 岁以下儿童不宜用。(2)酒精可增强右美沙芬的镇静作用,用药期间不宜饮酒。(3)过敏体质者、肝肾功能不全者、哮喘、痰多者慎用。用药 7 天,如症状未缓解,请停药就医。
第二节 祛痰药
祛痰药主要分为五类:
(1)多糖纤维素分解剂:促使黏膜痰中酸性黏蛋白纤维裂解,减低痰液的黏稠度。药品有溴己新、氨溴索。
(2)黏痰溶解剂:结构中含巯基的氨基酸,吸入后与黏蛋白的双硫键结合,可使黏蛋白分子裂解,从而降低痰液的黏稠度,使黏性痰液化而易于咳出。代表药有乙酰半胱氨酸。
(3)含有分解脱氧核糖核酸(DNA)的酶类:如糜蛋白酶、脱氧核糖核酸酶等。
(4)表面活性剂:可降低痰液的表面张力以降低痰液的黏稠度,使其在黏膜表面的黏附力降低,以易于咳出。
(5)黏痰调节剂:能分裂黏蛋白、糖蛋白多肽链上等分子间的二硫键,使分子变小,降低痰液的黏度,并改变其组分和流变学特性,同时调节黏液的分泌。代表药有羧甲司坦、厄多司坦等。
一、药理作用与临床评价
(一)作用特点(重要考点)
1.溴己新
具有较强的黏痰溶解作用,口服吸收迅速、完全。
2.氨溴索
可抑制黏液腺和杯状细胞中酸性糖蛋白的合成,使痰液中的唾液酸(酸性黏多糖成分之一)含量减少,痰中的黏多糖纤维素裂解,痰液黏度下降、变薄,易于咳出。
3.乙酰半胱氨酸
乙酰半胱氨酸分子中所含的巯基,能使痰液中糖蛋白多肽链的二硫键断裂,并使脓性痰液中的 DNA 纤维断裂,从而降低痰液的黏滞性。用于大量黏痰阻塞而引起的呼吸困难,如急性和慢性支气管炎、支气管扩张、肺结核、肺炎、肺气肿以及手术等引起的痰液黏稠、咳痰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T_CSGPC 019-2024 城镇地理信息系统技术规范 燃气管网.docx VIP
- 一种消旋环氧丙烷手性拆分装置.pdf VIP
- 中医肥胖管理课件图片.pptx VIP
- 3.1 卫星运行时间 同步分层作业-2024-2025学年数学四年级上册(学生版)(北师大版).pdf VIP
- [中央]2025年中国电子口岸数据中心招聘笔试历年参考题库附带答案详解.pdf
- 预包装食品标签合规性评审指南.pdf VIP
- (全)mike flood 城市内涝培训教程.pdf VIP
- 18R417-2_装配式管道支吊架_含抗震支吊架国家标准图集.pdf VIP
- 2025年高考物理大一轮复习全套复习讲义(完整版).pdf
- 四手联弹演奏技巧初探.doc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