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讲经典精神程序.ppt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查看更多
第一讲 经典精神分析 经典精神分析 人性观 心理结构 人格结构 动力学说 防卫机制 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阿德勒与荣格 症状:原型与象征 治疗的目标与部分治疗技术 总体评价 代表性的概念:潜意识 压抑 内在冲突 情结 焦虑 原型 象征性表达 人性观 人类行为基本上受制于心理能量与幼年时的经验。 潜意识里的动机与冲突是目前行为的核心驱力。 非理性的力量非常强,而人会受到性冲动与攻击冲动的驱使。 幼年时期的发展极为重要,因为往后的人格问题均根源于幼年时期受到压制的心理冲突。 心理结构与人格结构 动力学说 Libido(原驱力) 性冲动 攻击冲动 防卫机制 当自我无法以社会性的方式消除焦虑时,本能中的自我保护机制会自动地用非社会性的方式来试图消除焦虑,这就是所谓的“防卫机制”或“自我防御”。 防卫机制的特点: 是无意识的,主要在前意识层面工作 以自我欺骗、歪曲事实、扭曲感觉、逃避现实的方式达到减轻焦虑的目的 具有协调与适应的功能,但过度依赖则导致人格障碍及各种心理与精神疾患 几种常见的防卫机制 压抑:许多其他自我防御的基础与精神异常的根源,其作用是将一些具有威胁性的或令人痛苦的想法或感觉排除在知觉之外。元级压抑与次级压抑 投射:这是一种自我欺骗的防卫机制,将自己不为社会所接受的欲望与冲动归于别人身上,以减轻自己内心焦虑。 反向作用:为了防范具有危胁性的冲动,人们可能会主动地表现出相反方向的冲动。 转移:一种解除焦虑的方式,即将情绪上的冲动转移发作在较安全的对象上。 升华:是转移的一种积极的表现形式。 退行:行为退回到较不成熟的阶段中去。如幻想、幼稚化。 合理化:制造一些良好的理由来解释自我所受的伤害。酸葡萄与甜柠檬心理 否认:将一个人在创伤的情况下的想法、感觉或认知加以扭曲,包括对于具有危险性的现实视若无睹来抵挡内在的焦虑。 仿同:力图使自己表现得像是拥有别人所具有的素质和能力。 抵消:通过某种象征性的或仪式化的活动来抵消、抵制自己的真实情感,以摆脱自己心理上的不快。 隔离:把部分事实从意识水平分离出去,不让自己意识到,以免导致自己精神上的不愉快。 幽默:以诙谐、自嘲的方式避免焦虑。 固着:行为方式停滞在早年的某个阶段,以此来减轻焦虑,维护自尊。 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佛洛依德的人格发展阶段理论是心理学史上最为独特的理论,该理论认为人格发展的核心是性心理的发展,而且前性阶段的经历对成年期的人格状况具有决定性的作用。 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口唇期:0-1.5岁,嘴是主要的“愉快区”,通过吮吸等行为获得满足。此阶段婴儿的自我界限和现实感尚未形成,遇到挫折时多用否定、歪曲、投射等心理防卫机制,即通过对现实情况的否定或歪曲来保护自己心理的安宁。 肛门期:1.5-3岁。肛门是主要的“愉快区”。在这一阶段,儿童面临着生命中的第一次冲突,即儿童内部本能与外部要求的冲突。此阶段幼儿的自我界限逐渐开始建立,能够清楚地辨别“我”与“你”的存在和关系,自我意识渐强。遇到挫折时常采用转移、隔离、退化等心理防卫机制。 性器期:3-5岁。主要的“愉快区”是性器官。在此阶段,儿童主要是试图解决他们的性角色问题。由于性别意识的出现,儿童会由最初对母亲的喜欢,逐渐演变为对异性父母的亲昵。此时期儿童的是非观念逐渐明朗,如遇无法满足的愿望,多用压抑、幻想等心理防卫机制。 潜伏期:5岁-青春期前。在此阶段儿童对性方面的兴趣极少显示出来,相反,儿童的精力大多集中在同伴活动以及个人的认知、学习活动和身体技能的发展等方面。 生殖期:青春期至成年。如果先前各阶段的发展顺利,此时青少年的兴趣会转向异性,表现出正常的异性人际交往。如果先前阶段中有任何未能解决的问题,个体在此阶段开始时会在成人责任的适应方面产生困难。在前四个阶段(前生殖期)可能会出现两种困难:过度挫折或过分放纵。如果发生此类现象,个体的发展就可能固着在某一阶段,将变得过分依赖,表现出过多的自我防卫。 人格发展阶段理论 埃里克森的发展 生命周期理论 终生成长的理念 阿德勒与荣格 阿德勒 自卑与超越 自卑情结与优越感情结 荣格 集体无意识 对原驱力的重新定义 人格面具 二百万岁的自性 症状:原型与象征 原型:由元级压抑或次级压抑而形成的经验,存在于潜意识层面,对个体的成长、生活与发展均有重大影响。 需求、压抑所构成的冲突在解决上有不同的途径,如理性的、非理性的、道德升华的、艺术创造的。(非理性的方式导致个体成长、生活与发展的或身体的障碍,但也是人类个体各具独特风格的原因。) 象征:替代的、创造性的满足或表达方式。 症状:对个体的社会利益具有破坏性但能够满足其情感需求的象征化的表达方式。 症状:原型与象征 症状 个体以象征化的方式 自我表达 自我保护 满足需求 症状获益:一种基本的病理,是导致症状持续存在的基本动力。

文档评论(0)

5201394 + 关注
实名认证
内容提供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