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山寻,寻山寻味寻乡愁.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山寻,寻山寻味寻乡愁.doc

浅山寻,寻山寻味寻乡愁   浅山寻就是一群来自农村大山里的80后,离开城市,最后回归山野,将大山里的食材、美味和民艺带出大山,分享给更多的城里人,寻找和传承一切美好的东西。   在互联网和传媒行业做过多年白领的纪伊凡,因为长期生活不规律,饮食不健康,回到家乡休养。正是在家乡四川阆中的古镇上,他遇见了小时候久违的那些自然食味,萌生了辞职寻找大山美味食材的念头。   这一想法,在朋友圈得到了很多人的认同,来自贵州、云南、海南等地的几个小伙伴一起加入到“浅山寻”的团队,返回家乡,寻味山间,食之自然。他们不仅寻山,也寻民间食谱,寻快要消失的传统手工艺。他希望借此重新找回现代人对食物本真的追求,还原不同于城市喧嚣的“乡土回忆”。   找回生活的原味   纪伊凡,80后,生于四川东北阆中古城。大学毕业后,他在重庆和北京做过多年媒体和互联网,长期出差生活不规律,身体状况越来越差。   2014年的初秋,纪伊凡请了一个年休假,回到家乡休养。他在重庆已经呆了足足十年,打过工,创过业。城市是坚硬的、复杂的,大多数城市人疲于奔命心力交瘁。   此刻坐在家乡的山上,他觉得土地是如此柔软。每每回到四川老家,家乡的食物让他更真切地感受到生活的意义。无农药的有机大米、野生的猕猴桃、野生茶花蜂蜜这些来自山里的食材,都是在自然环境中经过时间淬炼而来,它们将独特口感与珍奇味道融于一身,更因为带着原产地的精气神与历史深度而弥足珍贵。即便是对本地人,也并非人人知晓,更不是唾手可得。曾经,他带着山里自家人采集的食材回到单位,送给同事,每次大家都赞不绝口,都市里也买不到,同事们希望纪伊凡下次回乡时能够帮他们采购一些。   但每次能带的都是有限的,纪伊凡突然觉得没有比回到大山、回到土地、回归故乡更适合他的事了。   接下里的四个月,他开始调研收集田间各种食材珍味。在老家的一次婚礼上,他记录下阆中独有的一种小吃:洋威。做法是:把肥猪肉切成粒,煎干油,裹上特制的粉红色糖浆煎炒,凉干即食,甜而不腻,清爽通喉。   2014年春节期间,他还去拜访了当地建于清朝年间的老观粮仓,现为一家大米厂家所有。老板家世世代代就用这清朝木板仓储存大米,环保、通风、无虫害,享受着古人留下来的智慧。   当纪伊凡把这些寻找生活原味的照片发在朋友圈的时候,吸引了很多朋友。他们也想加入,说老家也有独特食材藏于深山,是不是可以组成团队去挖掘,传递给城市?   于是纪伊凡正式成立“浅山寻”团队,吸收了云南、贵州、海南等地能够作为寻山向导的四个小伙伴。   “浅山寻”始于四川,但绝不止于四川。为了找到最纯粹的食物,他们准备用脚步丈量云贵川的山林和村落,从四川、云南到贵州再到海南,甚至更多的地方。寻山,不仅是寻找那些散布在大山里的美味食材,也是在寻找我们记忆中的过去。   造一艘“味觉方舟”   2015年4月,团队千里迢迢来到贵州,远赴六龙山和梵净山,开始第一次浅山寻。带队的是当家人小黄,他在重庆上班,老家在贵州铜仁的土家族寨子。   六龙山森林覆盖率达86%以上,其中原始竹海就有十万余亩,笋子让人充满期待。春天采挖一根根完整的春笋,晒干,洒入少量食盐制成笋干,放入木柜干燥保存,一整年都能随时吃到美味的笋子。寨子里,家家户户都如此制作笋干,没有柴火烟熏,没有添加剂,有的只是大山里的仙气和阳光的温度。这种手工制作笋干的仪式感,让纪伊凡内心感动,于是在推广时,一是坚持乡民的手工做法,二是坚持乡民的淳朴包装,三是收集山上掉落的竹叶,随着笋干,一起呈现给山外的食客们,让他们感受到“山”的春天。   在贵州松桃苗族,纪伊凡第一次知道了卷丹百合。我们常见的兰州百合,味甜普通。而卷丹百合夏季可观赏花朵,秋季可食用鳞茎,富有营养价值。当地乡民坚持有机灌溉,不施农药,然后将百合直接太阳晒干,而不是硫磺熏干,保存了原味。   在寻山的过程中,纪伊凡和小伙伴们吃到了很多美味,在餐馆和美食节目里都难以寻觅。它深藏于大山深处,隐附在乡民的厨艺里。   小黄的父母就有独家私房菜。小黄家后面山坡上有颗百年板栗树,板栗小小的,口感细腻甘甜。配上农家自养的土鸡烧出来,鲜嫩的鸡肉中有板栗的清香,汤汁浓郁,让人停不了口。还有贵州的甜米酒,香浓的醪糟配上酒精度刚刚合适的米酒,香气扑鼻,吃起来又糯又甜。这些食材下锅前,会让你突然对大山和土地产生敬畏和感恩。   纪伊凡问向导小黄:“会做这些菜吗?”小黄摇摇头。   实际上,年轻一辈已经没几个人能够做出原汁原味的家乡菜了,都无心跟着老一辈学厨艺。寻山除了寻找食材,纪伊凡还要和更多的人分享这些菜谱,让它们不致于失传。   2015年七八月,纪伊凡的“浅山寻”团队去了云南大理和海南。在大理一些乡镇的市集上,包括四川阆中的农村里,纪伊凡依然看到很多老人用传统

文档评论(0)

sis_lxf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