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近代唐山铁路与城市化
近代唐山铁路与城市化
郑丹丹
摘 要 1881年中国第一条标准轨距铁路唐胥铁路建成,为唐山的崛起提供了难得的机遇。唐胥铁路伴随着开平矿务局的发展而不断发展壮大且不断向外延伸。为适应铁路发展的需要,在北洋大臣李鸿章的支持下,于1885年成立了中国第一家铁路公司——开平矿务局铁路公司。1886年改为中国铁路公司。该段铁路在运营中以货运为大宗,兼营客运。随着近代唐山铁路的发展,带动了工矿各业的发展,同时对唐山的商业、人口、交通通讯、街市等方面也起到了促进作用,使唐山城市逐渐繁荣。
关键词 唐胥铁路 运营 城市化
唐山市位于河北省东部,是近代随着工业发展而成长起来的一个新兴城市。在开平煤田开发前,唐山是冀东的一个小村落,但后来却超越其周边小镇而成为华北仅次于天津的工商业城市,唐山城市的崛起具有代表性和重要意义。目前学术界对唐山城市的研究主要集中于对唐山城市形成产生重要影响的几个大型近代化企业的个案研究以及革命斗争史、工人运动史、地方志诸方面,而对唐山城市社会史的研究则是学术界的一个薄弱环节。
?
一、唐胥铁路的修筑
????????
开平、唐山一带,煤炭蕴藏丰富,质量极好。自明朝以来,民间就用土法开采。洋务运动兴起后,由于我国还没有煤炭生产基地,工交企业所需用的煤炭大多从英、日等国家进口。为节省开支,降低成本,当时的直隶总督兼北洋大臣李鸿章采纳轮船招商局总办唐廷枢的意见,并于1876年委派唐廷枢到直隶省滦州开平镇一带考察煤矿。
唐廷枢于1876年11月亲赴开平勘察煤田资源。经一周时间,采回样品化验,写出勘查报告。他在报告中对开平煤矿的储量和质量、煤田开采价值,以及对开采前景作了多方面的探讨与论证。根据当时的市场机遇和唐山资源优势,李鸿章于1877年9月批准唐廷枢筹办开平矿务局,招募商股,实行官督商办。
唐廷枢办矿伊始,就强调铁路对于煤矿的重要意义。他在历次条陈中尖锐的指出:“欲使开平之煤大行,……苟非由铁路运煤,诚恐终难振作也”, “自筑铁路方可大见其利益”,并且“若有铁路运煤,便可多开一井”。 [1](P625)他的结论是“开煤必须筑铁路,煤矿铁路一齐办”。[1](P627)基于这种办矿思想,作为当时开平矿务局总办的唐廷枢,力主在开凿煤矿的同时,由开平矿务局出资,修筑一条由开平矿务局场地至涧河口的百里铁路,但因顽固势力的阻挠,铁路计划被迫搁浅。然而,唐廷枢终不灰心,于1877年向李鸿章提出了他修正后的铁路计划,即修筑唐山矿区至芦台的铁路,但这一计划又遭到顽固势力的阻挠。在这种情况下,唐廷枢又不得不放弃原拟的修路计划,拟挖运河来代替铁路,由于胥各庄至唐山矿区一段地势险峻,不宜开河。唐廷枢于1880年10月向李鸿章建议修建轻便铁路,“由该庄(胥各庄)之东北筑快车路一条,直抵煤场”。[2](P199)这条“快车道路”,就是后来载誉中国铁路史的唐胥铁路。
在铁路修筑时,唐廷枢命工程师金达和中国工人一道制造了一台小火车头,命名为“中国火箭号(Rocket?of?china)”,这是中国制造的第一台机车,中国工人在这台机车两侧,各镶上一条用黄铜雕刻的飞龙,称为“龙号”机车。1881年6月9日,“中国火箭号”机车上轨运行。运输之力,大大增加。但是清政府中的无识官员连上弹章,腐败、愚昧的清廷官吏以“机车行驶震动东陵,东陵先王之神灵不安,喷出黑烟有伤庄稼”[3](P121) 而上奏皇帝。因此,唐胥铁路曾一度被“奉旨查办”[3](P121),勒令禁止机车只准用骡马拉煤车在这条铁路上行驶。当时,唐胥铁路被讥讽为“马车铁路”。开平矿务局总办唐廷枢不甘落此结局,再次向直隶总督件兼北洋大臣李鸿章陈述其使用铁路的理由。后在李鸿章的支持下,几度波折,力谋营救,并邀请一批清廷官吏、大臣乘车验证,机车时速32英里,安全可靠,朝廷无人非议,允许机车正式行驶。从此,废止了在唐胥铁路上马拉车的历史,唐胥铁路得到正常使用。
1881年6月,唐胥铁路开工修建,11月告竣通车。铁路全长16.04华里,占地194.35亩,路基宽15.33米,采用国际标准轨距4英尺8英寸半(1.435米),最大斜度为百比一。在使用轨距方面,唐廷枢曾一度处在矛盾状态,一方面他碍于财力紧张,试图将轨距“从标准轨距离(4呎 8吋半)缩减为30吋”,即拟采用2英尺6英寸的轨距,一方面又惧于“凇沪铁路在这方面已造成一个不幸的先例”[3](P124),经过缜密思考,研讨论证,他终于还是坚定地采纳了总工程师金达的建议,使用国际标准轨距,由此,唐胥铁路成为以后全国铁路采用标准轨距的开端。此后,这一轨距长度,遂成为我国铁路轨距定制,沿用至今。
唐胥铁路正常使用后,开平矿务局产的煤炭,由铁路运至胥各庄桥头装船转运天津等地。在运输过程中,反复装卸,诸多不便,效率极低。运煤河春秋潮汛不大,冬季封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