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半文盲的六旬农妇画出最质朴的斑斓世界.doc
半文盲的六旬农妇画出最质朴的斑斓世界
“妈,你知道你出了这本书赚了多少钱吗?”儿媳芮东莉问婆婆秦秀英。秦秀英摸着这本《胡麻的天空》,封面上写着秀英奶奶绘著,她真的不敢相信,自己一个只读过一年半小学的农村老太太,有一天还能出书,她笑笑:“我都没想过这辈子会出书,更不敢想还能挣钱了。”儿子吕永林也笑了:“妈,你可别小看自己,你的书不但很多人爱看,还帮你挣到了4万块钱呢!”秦秀英惊呆了,这个数字对她来说差不多是个天文数字了,这是她这辈子赚的最大一笔钱了,对于她这样一个没有退休工资,完全要靠子女养活的老太太来说,这笔钱真的意义非凡。秦秀英眼眶泛红,不是因为赚了这点钱,而是想到这4年来的点点滴滴,如果不是儿子和儿媳,她现在还是一个大字不认识几个,只会整日沉浸在过往悲苦生活回忆中的可怜老太太……
操劳大半辈子,跟儿子儿媳没有共同话题
很难想象,一个不大识字的农村老太太,开始写文章,她能写好吗?从专业角度,不能。一个不会画画的农村老太太,开始画画,她能画好吗?从专业角度说,也不能。秦秀英居然还出了书,而且不是儿子和儿媳帮她自费出书,而是出版社找上门相约出书,这样的故事不禁让人啧啧称奇。
2011年3月,秦秀英到上海的小儿子家小住。那年,秦秀英本来不打算来的,因为以前已经来过两次了。秦秀英觉得来过上海两次已经很满足了。春天的时候,小儿子吕永林打电话叫她来上海,她说不来了。儿媳芮东莉抢过电话说:“妈,你快点来吧,现在的白玉兰花开得可好看了,迟了就开罢了。”儿子和儿媳直接帮秦秀英买好了机票,秦秀英再次来到上海。
秦秀英1947年出生于内蒙古河套平原,大半辈子务农,是个道地的农民。儿子和儿媳都是博士,毕业后留在了上海工作。平日里,秦秀英跟他们除了说说明天吃什么,似乎很难有共同话题。秦秀英与所有前半生历尽苦难的老人一样,脾气温和、心地善良的她也爱唠叨,爱流眼泪。每次儿媳回到家,跟秦秀英相对,都没有话题可聊,儿媳很孝顺,只能做秦秀英的倾听者,听她讲以前的故事。
以前,秦秀英一家人都住在农村。儿女们大了,就一个个离开了身边。大女儿到了套海镇一家集体单位上班,而后是大儿子和二女儿去五原、临河念技校。这期间,秦秀英的丈夫在套海镇与他三哥合开了一家小小木材加工厂,生意时好时坏,人却离不开,只有地里最忙的时候,才可能回家几天。田里的活,对一个女人来说,是很辛苦的,秦秀英就这么熬过来了。
直到小儿子吕永林念高中的时候,秦秀英终于在家人的劝说下告别了农村,来到套海镇跟家人团圆。到了镇上后,秦秀英的生活没有那么辛苦了,可是对于她来说,她的天地愈加小了。她在自己家开了个小卖部,天天守着两三米长的玻璃柜台,给周围和过路人卖点日用品,赚的钱寥寥无几。
“进城”两年后,丈夫的木材加工厂倒闭了,年逾半百的丈夫,不得不天天蹬三轮车,给镇上的饭店送醋、酱油。再往后,二女儿刚参加工作没多久,就遭遇下岗,接着是儿媳下岗、大儿子下岗、大女婿去世……岁月悄然流逝,十几年过去,人生的悲欢离合刻下秦秀英的悲伤与衰老。
几个儿女努力改善着自己的生活,终于在临河给秦秀英买了房子。不想,2009年,秦秀英的丈夫病故了。秦秀英一个人,没有退休金,每月只有几近于无的农村养老保障金,再加上没有文化,不识字,也没有什么兴趣爱好,她的生活是黯淡无光的。
儿子早就习惯了秦秀英的絮叨,但是他不忍心母亲的后半生为悲伤的往事所掩埋。秦秀英不知道,有时儿媳芮东莉甚至有些害怕与她单独相处,因为面对善良的她,找不到任何共同话语,儿媳害怕自己无意间流露出的厌倦会刺痛她的心。
儿子和儿媳都有工作要忙。而且儿子和儿媳是丁克家庭,没有孩子。许多时候,秦秀英一个人待在家里,除了买菜做饭,就是手工缝做鞋垫、枕套、靠背以及各种小物件。儿子问她:“在家闷吗?”秦秀英说:“以前在内蒙古也差不多,习惯了。”
作为儿子,吕永林有能力让母亲吃好、喝好、住好,但是这样母亲就能真正活得开心、满足了吗?吕永林深深思考了这个问题,他很想让辛苦了一辈子,一直在为别人付出的母亲能找到属于自己的天空。
儿媳“逼”她做自然笔记,六旬老妇开始学认字
秦秀英就是一个生活在社会底层的再普通不过的老百姓,她幸运的是有一个好儿子和一个好儿媳。儿媳芮东莉是国内倡导自然笔记的第一人,儿媳知道秦秀英大半辈子务农,最熟悉的就是大自然,所以就鼓励她也尝试做自然笔记。
这天,春意盎然,儿子和儿媳带着秦秀英来到离家不远的公园,一起看花、寻虫,还拍了很多照片。秦秀英在上海最喜欢的就是公园,因为在内蒙古老家,没有那么漂亮的春色。公园里的有些花鸟她是见过的,有些她见都没见过。游玩尽兴回到家,儿媳找出本子和笔,像哄小孩子一样,“诱导”秦秀英把公园里发现的有趣的自然现象画在纸上。一开始,秦秀英又是摇
原创力文档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