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爱的不冻河.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可爱的不冻河.doc

可爱的不冻河   提起不冻河,对商都地区的人们来说,是家喻户晓。但它为什么叫不冻河?却有很多人不太了解。   商都是个农业县,不冻河是商都县境内东南部的一条大河。   这条河始源于屯垦队、西井子、大拉子、大南坊子等地的部分山沟溪流、洪水。流入大南坊子德力乌素后汇集成一条小河,名叫“德力乌素河。”   顺流南下经池家村、贾家村到了商都县城东北的郭家村、大小翁村一带,又汇合了七台西山沟渠的溪流、洪水,水流增大,河槽涮深变宽,改名为“不冻河”。   不冻河水,从西北而来,向东南缓慢地流去。流经城关、西坊子、小海子乡的滩川,沿途又汇集了从北部而来的三大股河流和从南边而下的六台河水,灌溉了沿河的滩川土地后,从东流入小海子乡刘家村东滩后注入五台海子(原名察汗淖)。   五台海子,西靠小海子、高乌素,北连十八顷、四台坊子,东挨大黑沙土,南接尚义县的大清沟乡镇地界,形成了商都地区东南部的一大湿地和大大小小的滩川、平原,为商都县发展农、林、水、牧等事业,提供了良好的自然资源和环境条件。   解放后党和政府以不冻河两岸为基地,展开了以农田、林业、畜牧等多方面的科学实验,从1951到1952年搞了水利灌渠系的兴建,逐年整修提高,枢纽闸首设在方家村,灌溉了千亩良田,平整土地渠系配套,为改良土壤和农作物品种等发挥了很大作用。   小海子乡在“大干一冬春,打井一千眼,田、渠、林、路齐配套,建成万亩田,要把北国变江南”的口号鼓舞下,全乡干部群众鼓足干劲,战胜了零下四十度的严寒,克服了重重困难,取得了显著成绩,涌现出了许多劳动模范。其中小海子村清泉社团支部书记刘占瑞(现小海子村农民)还出席了共青团全国第一次代表大会,为我县青少年争得了荣誉。万亩滩的建设,受到了当时河北省委、政府、张家口地委、专属的重视和表扬奖励。中央文联的作家田间、阳翰笙还编写了“北国江南”剧本,著名演员秦怡、仲星火、向梅等也来商都视察体验生活,以小海子为题材,排成了电影《北国江南》。作家田间、画家邵宇等写诗作画,大大地鼓舞了全县人民战天斗地大搞农田水利建设的干劲和决心。   1958年全县又集中劳力建成了不冻河水库,随后又在三面井、八股地修建了水库,有效地扩大了水浇地面积,也为全县修库筑坝,利用洪水积累了丰富的经验和技术。为了综合利用水利,还在水库养了鱼,库边建了“鱼种养殖场”,为商都人民培育了又肥又嫩的大鲤鱼,既美化了库区环境,又为人们餐桌上增加了美味佳肴。   过去的商都是荒山秃岭处处荒,北部的章毛乌素地区尤为严重,章毛乌素地区的一卜树村因村边有一棵树而得名。可见,人们多希望有树啊!   现在的商都基本成了“林带成荫树成行,杨柳垂青果花香,沙地柠条寿命长,商都大地美如画”了。这一变化也离不开不冻河的功劳。解放后的1950年,政府就在不冻河的朱家村建立了苗圃,从坝上引来了苗条试种,栽培成功后于1951年扩大到北大村,建立了“商都中心林场”。1958年又在林场附近设了“林业中学班”培育了许多技术人员。根据需要于1960年又扩建成“农业综合中学”,设有农业、林业、水利、畜牧四大专业班,为我县农、林、水、牧事业的发展培育了大批的科技人才。   1958年大跃进,政府组织动员全县劳力,在商都县城、不冻河周围展开了营造防护林带的大会战,规模之大前所未有,一次营造了二十多条林带,当年又遇风调雨顺,林带树木成活率达到了90%以上,是最成功的一次。现在树已成林、成材,为后人留下了一片绿洲。   过去的商都人没有见过果树,更谈不上吃本地的苹果了。现在不但见到了,还能吃上自己栽培的苹果、杏、李子、葡萄等等。这种变化也得从不冻河林场说起。1955年林场科技人员王壁、宋维东、李万秋、彭殿等人,在场领导的支持下,从坝上引进果苗进行栽培试验(因栽培果树不属于林场任务),当时有人说:“天寒地冻活不了苗,风多沙大挂不了果,种也白搭。”也有人说是不务正业。在不怕困难,敢于、善于攻关的技术人员面前,栽培成功了。1961年,少数果树接了果,1962到1963年多数都能结果了,当红溜溜的苹果挂满枝头时,城里、乡村的人们纷纷喜看大苹果,都想摘果尝一尝,轰动了全县,商都栽果树也能结果了。   有水就有草,草茂牛羊多。水草是发展畜牧业的必要条件,过去在五台海子周围,水草茂盛,骡马成群,牛羊满滩,野黄羊成群结队在草滩里撒欢,真是充满生机的一片美丽景象。听周围老人们说:“过去在五台海子有个金马驹,有时会从海里放出金光。”   还有人说:五台海子里有海马,大雾天有时能看到海马飞跑。说法很多,但谁也没有亲眼看见过,只是听说而已。五台海子究竟有多大,没有具体数字。听老人们说,选两匹好马骑上,屁股对屁股绕着海边对跑,一天也对不到头。不管怎么说,五台海子也是个风水宝地,为了发展畜牧业,县里于1958年前后在高

文档评论(0)

lnainai_sj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