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一章苗族
第一章 苗 族
第一节 族称 迁徙 人口分布
族 称
自称 境内苗族自称“嘎闹”,也称“呆蒙”,部分人群还有“尤”、“仿”、“西”、“苟”、“嘎斗”古支系称呼。
他称 境内水族称苗族为“妙”;汉族称为“苗家”,清代及民国时期的汉文史料多按服饰或居住地域称为“八寨黑苗”、“黑苗”、“短裙苗”、“山苗”、“白领苗”等。解放后根据苗族人民的意愿,1951年政务院正式定为“苗族”。
迁 徙
境内苗族与远古时代居住在黄河、长江中下游的“”九黎、“三苗”有着一脉相承的渊源关系。据苏州宗谱和苗族古籍《贾》的传述,一千多年前,境内就居住着“尤”、“嘎斗”、“卡” 人群。今龙塘乡腊尧、新华乌里、龙泉镇新塘、扬武乡羊浪很好村的一些苗家,为他们的后裔。县境西部地区,苏州民间一相称为“方尤,其意即为“尤”人居住的地方。后来这部分人有的迁居他处,有的与迁入的“嘎闹”互相融合。
境内现居的苗族,大多从榕江方向经今雷山、三都或凯里境辗转迁入定居。
宋代(960──1279年),今县境苗族的主体“嘎闹”支系,一支从今榕江经三都、雷山接壤地区迁入境内今党早乡一带定居,后再迁居今扬武乡、长青乡、龙塘乡和烧茶乡台辰等地,后裔分布全县;另一支从榕江经雷山进入今加配乡、羊巫乡和排调镇也改等地定居,后裔分布排调区全镇境。
明代(1368──1644年),今金钟乡羊甲和桥星、烧茶乡城望和者拉、方胜乡干里溜及龙泉镇排牙村的苏州由今三都境先后迁入;今排调乌威和复兴乡排莫、排叙等地的苏州由今榕江八开地区迁入;今兴仁区的尝卡、甲劳、大兴寨、竹留、福亚和龙泉区的排和、羊浪等地的苗族从今凯里市境迁入;今石桥、清江等地的苗族分别从今雷山、麻江两县属地迁入,其后裔分布兴仁区多处。
清代光绪初年以前,今长青乡瓮瓜、烧茶乡甲脚、岩英乡石板寨和龙泉镇马寨等地的苗族由今凯里市境迁入;今排调区的高峰、送俄、羊高、排路、南芒等 地的苗族(其自称“红苗”)从今铜仁地区迁入;今兴仁区的尝卡、龙坡、王家村和排调区的刘家寨等地的苗族从今雷山县境迁入;湖南黔阳迁入部分定居于今新华乡排卓等地。还有汤、陈姓汉人从军入境,定居长青一带后融合为苗族。
境内苗族有汉姓名,大多是清代雍下在以后为编户口所兴,一般仅使用于社会事务场合,家庭内或族内交际,仍旧使用苗名。现有王、潘、李、莫、杨、龙、刘、马、顾、陈、文、熊、张、余、吴、韦、彭、薛、雷、汤、蒙、金、白、田、曾、汪、陆、罗、胡、池、徐等几十个汉姓。有的同宗同汉姓,也有的同宗不同汉姓或同汉姓不同宗。
人口及分布
民国37年(1948年)5月1日县政府填报的《丹寨县民族分布调查表》载,全县有苗族31031人,占总人口的69.81%。
1990年末苗族人口分布情况表
单位:个、人
乡填 村(街) 苗 族 人 口 乡填 村(街) 苗 族 人 口 分布
村数 人数 占该乡填人口% 分布
村数 人数 占该乡填人口% 合计 157 157 105495 74.30 方胜 8 8 3913 79.66 龙泉 18 18 13492 58.38 雅灰 8 8 2008 53.23 金钟 10 10 7806 66.63 排路 4 4 1023 44.29 扬武 15 15 13947 87.28 复兴 6 6 5576 92.03 龙塘 3 3 3350 96.10 党早 4 4 1815 84.26 长青 9 9 6575 77.69 兴仁 7 7 5761 72.58 合心 6 6 1182 27.59 南皋 7 7 5150 86.91 排调 6 6 3379 79.02 大兴 5 5 5422 93.45 孔庆 5 5 3705 81.09 新华 6 6 3206 78.33 羊巫 6 6 1586 61.64 岩英 11 11 8210 87.56 加配 5 5 2384 72.79 烧茶 8 8 6005 75.83 解放后,1953年年全国第一次人口普查有57918人,占总人口的70.93%。1956年后,部分苗族逐步识别为水族,苗族人口有所下降。1964年全国第二次人口普查有55217人,占69.68%。1982年全国第三次人口普查有92675人,占72.34%。1990年全国第四次人口普查有105563人,占74.99%。
1985年,苗族成户人口分布于全县605个自然寨中(含县城6个街)的508个,其中苗族聚居311寨,人口约占全县苗族人口的71%;苗汉杂居124寨,108个在排调区和兴仁区;苗水杂居25寨,12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