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仁义礼智 吾固有之》学习课件.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 ◆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 金品质?高追求 我们让你更放心! 返回 ◆语文?选修(先秦诸子选读)?(配人教版)◆ 七、仁义礼智,我固有之 《孟子》选读 孟子名言集锦 (七) 1.富岁,子弟多赖:凶岁,子弟多暴,非天之降才而殊也,其所以陷溺其心者然也。 2.有为者辟若掘井,掘井九轫而不及泉,犹为弃井也。 3.君子有三乐,而王天下不与存焉。父母俱在,兄弟无故,一乐也;仰不愧于天,俯不怍于人,二乐也;得天下英才而教育之,三乐也。 4.不耻不若人,何若人有? 5.穷则独善其身,达则兼善天下。 6.说诗者,不以文害辞,不以辞害志。以意逆志,是为得之。 7.尽信《书》,不如无《书》。 一、字音识记 1.孺子(rú)       2.怵惕恻隐(chù tì cè) 3.羞恶之心(wù) 4.由外铄我(shuò) 5.强恕而行(qiǎnɡ) 6.苟为不熟(wéi) 7.不如荑稗(tí bài) 二、通假字 1.非所以内交于孺子之父母也(通“纳”,结交) 2.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通“徼”,求取) 3.若火之始然(通“燃”,燃烧) 四、古今异义 1.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古义:不是人 今义:不属于人应有的 2.义,人之正路也 古义:正确的道路 今义:做人做事的正当途径 五、词类活用 1.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成熟 2.旷安宅而弗居 形容词使动用法,使……空闲 六、文言句式 1.无恻隐之心,非人也 判断句 2.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判断句 3.非所以要誉于乡党朋友也 状语后置句 4.人之所以异于禽兽者几希 状语后置句 5.有是四端而自谓不能者,自贼者也 宾语前置句 6.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自弃者不可与有为也 省略句 启迪智慧 1.人为什么应该发扬光大“仁义礼智”? 明确:从人和禽兽不同的地方来确立人的道德和尊严,这是先秦儒家常采用的方法。孟子认为,人本能地有恻隐之心、羞恶之心、辞让之心以及是非之心,这是人和“非人”的分水岭。从这个根本点上来看,人与人是完全平等的;君子和庶民是平等的,尧、舜和路人甚至桀、纣也是平等的。每一个人最初都面临着两条路:一条是向上成为君子圣贤的路;一条是向下沦为普通人、小人甚至衣冠禽兽的路。这两条路在起点处交汇,就看你选择哪一条走下去了。自己能够决定成为尧、舜,可最终成了桀、纣;自己能够决定成为德行高尚的人,可最终成了卑鄙无耻的人。这样的结局,难道不让人感到悲哀吗? 2.人应该如何发扬本来具备的“仁义礼智”? 明确:恻隐、羞恶、辞让、是非之心,分别是仁、义、礼、智的发端。孟子说,把仁、义、礼、智四端发扬光大一点都不难,关键是要努力实践推已及人的恕道。所谓“老吾老以及人之老,幼吾幼以及人之幼”等,都是推己及人的具体表现。看到头发斑白的老人背着或者顶着东西在路上,就去帮他拿,不让他辛劳。做这样的事情都是举手之劳,却可以成就一种美德,使自己含有的仁义礼智的发端成长并趋向成熟。如此简单而不去做,任使自己流于凡庸甚至堕入邪恶,难道不让人感到悲哀吗? 3.孟子说:“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你是怎么理解这句话的? 明确:人原本拥有的仁的发端就好比种子,但是假如它不能成长并且结出成熟的果实(就是仁),那就像没有长成的五谷一样没有多少价值。因此,关键是要扩大充实仁的发端,使自己含有的仁心发端成长并趋向成熟。 4.本文是如何运用比喻进行论证的? 明确:本文在写作时善用比喻,这样既使语言生动形象,具有直观性,又含义丰富,具有揭示事物本质的深刻性。孟子说“人之有是四端也,犹其有四体也”,把人有仁义礼智四种发端比做人有四肢,形象地说明了这是人本来就具有的美好品德。如果去扩大充实它们,“若火之始然,泉之始达”,最终会形成燎原之势,最终将汇聚成大江大河,以生活中常见形象作喻体,形象贴切。“五谷者”一章,用日常生活知识“苟为不熟,不如荑稗”,来比喻说明“夫仁,亦在乎熟之而已矣”,即具备了仁义之心还要发扬光大它们,否则,就如同种子没有生长成熟。“自暴者不可与有言也”一章,孟子说“仁,人之安宅也;义,人之正路也”,把“仁”比做安适的住宅,把“义”比做正确的道路,而“旷安宅而弗居,舍正路而不由”,不

文档评论(0)

baobei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