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吴越美食甲天下.doc
吴越美食甲天下
江浙一带,秋意浓浓的日子简直就是“黄金时代”,不出门觉得太对不起秋色。于是,刚刚放下去新疆喀什看金胡杨林回家的行李,第二天就听从吴越美食推进会蒋洪会长的召唤,奔赴毗邻上海的吴江,参加第十二届中国吴江美食节暨第二届东太湖旅游文化节。
八宝猪肚
到吴江,又是跟着美食行家走,吃的话题是挡也挡不住。记得改革开放初期,以小说《美食家》闻名全国的陆文夫先生,虽然籍贯是泰兴,却是长期居住在苏州,《美食家》中人物事件、苏州名餐馆的兴盛与衰败都写得好看,尤其是历数苏州解放前后各种珍馐佳肴,写透人民想吃却吃不到那种窘迫的馋劲。陆文夫为苏州美食代言立下了汗马功劳。
上海人常说苏州是上海的后花园,苏州美食与上海人的口味很接近,也可以说上海菜受苏州菜影响很大。每次到苏州,吃到比上海更精致的苏州菜都令我感叹:还是苏州人会过日子啊!
高高瘦瘦的蒋会长开一辆红色小车,载我们到吴江潜龙庄园用午餐。也许他就像当年陆文夫到餐馆招待客人,厨师长会用上浑身解数把菜做出水平来,那一桌菜果然精彩。
略去其他,就说那盘难得吃到的八宝猪肚。小青菜围边,中间一个硕大的椭圆型猪肚,切开后,猪肚内包着用8种材料混合在糯米饭内的“八宝”。这盘猪肚是红烧的,馅料略红,上面还勾了芡,咸中带甜,厚厚的猪肚糯软,“八宝”里滋味无穷,亦菜亦点心。
蒋会长介绍说,吴江的八宝猪肚春夏与秋冬颜色不同,春夏做白色的,秋冬做红色的。糯米中的8种馅料同八宝鸭相似,一般是鸡丁、白果、冬笋、火腿、香菇、糯米、青豆、虾米等。生的猪肚洗净,灌入调味后的八宝,不要灌太满,要留好糯米涨开的空间,然后用线将猪肚缝好。
此时猪肚就像一个沉重的口袋, 扔入冷水锅(砂锅或铸铁锅),放入八角、茴香、胡椒粒,老抽、生抽各半,生姜、葱结,煮开后撇去浮沫,倒些黄酒改小火焐;等到猪肚能用筷子插进后关火。猪肚热的时候很难切片,待冷却后将其切成片,上桌前微波炉转热,猪肚汤勾个芡浇上去即可。
夏天,吃白烧的八宝猪肚比较清爽,那样,馅料调味时就不能放酱油。秋冬做八宝猪肚时馅料中可放老抽与白糖。
吴江美食行吃了无数佳肴,听了很多故事。陆文夫生前是烹调协会顾问,他写《美食家》时采访过蒋会长的师父――现江苏省烹饪协会副会长、苏州市烹饪协会会长华永根先生好几次,书中描绘去餐馆吃饭,那些个菜单都是当年华永根师傅提供的。
为了纪念这位对吴越美食的发扬光大有重大贡献的著名作家,华会长、蒋会长等念旧的人曾经组织活动,烧过一桌陆文夫《美食家》书中的宴席,菜肴完全恢复旧貌。我想,那是一场多么富有人情味的宴会呀!
八宝猪肚
31 食品与生活 2014-12
华老“独一桌”
我们在生活中常常会遇见那些索然无味的人,他们特征很多,比如眼神无光、东张西望,一问三摇头,开口就抱怨。
而有一些人却相反,眼神澄澈,神情明朗,话偏多一些。与他们接触,热爱生活的气息像阳光一样,笼罩在方圆两三米内。这些人必然是美食爱好者,并不在乎吃山珍海味,他们心目中的珍馐,无论荤素,至味只在自然,只在真心。
有幸在吴江与华永根会长相识,那天在苏州湾黄金湖岸东太湖生态园,饱览了东太湖风光后,我们在被称为“新天地”的环湖岸边商业区里的老字号饭店“协顺兴”用餐。华老其实年龄并不老,是资格老。
吃饭前在露天阳台喝茶,华老如竹筒倒豆子般说他此生最爱的烹调事业,而他的夫人不断“揭发”他,“指责”这位“神经病”做的那些吃力赔本的傻事,还乐成这样。很显然,这是一对琴瑟和谐的夫妻,相亲相爱才会那么疼惜对方。
华老告诉我们,他退休以后虽然也忙得不可开交,但恢复心中最爱的苏帮传统菜一直念念在心,于是将烹调协会给他的办公室改造成了餐室。那地方很小,只容得下一张圆台面。这“华老独一桌”因在楼上,取名“过云楼”。华老请了“松鹤楼”退休厨师掌勺,他亲自开菜单,跑菜场采购,根据客人的身份爱好、时令特点买材料,每周只做一桌。什么帮什么派?当然是正宗的、老祖宗传下来的最原始的苏帮菜!
我们很好奇地问他:“都有些什么人来吃呢?”华老高兴地说:“都是懂的人!”一个“懂”字,不用多解释了。上至市长,下至贩夫走卒,不避亲朋好友,只要是听得懂“华永根”三个字意味着什么,就能预定来吃他的“独一桌”。
大家都知道,传统菜肴和其他民间手工艺一样,近几十年来日渐式微,做出那样一桌顶真的菜可不容易。对于吃客来说,每一样菜端上来有人在旁讲解指点更是提高饮食品位的一种雅集。而美食“雅集”的导演与主持人非华老莫属。
当华老如行云流水般数着红烧划水、松鼠鳜鱼、鱼圆莼菜汤、红烧河鳗、三件子等传统菜采购制作中的点滴窍门时,我的笔记完全跟不上他说话的节奏,那一幅幅美味的画面同时出现在眼前,让人分神,真是受罪啊!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