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涉外导游如何准确传导武当道茶文化的研究.docVIP

关于涉外导游如何准确传导武当道茶文化的研究.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关于涉外导游如何准确传导武当道茶文化的研究.doc

关于涉外导游如何准确传导武当道茶文化的研究   《中国入境旅游发展年度报告2013》发布,中国是仅次于法国和美国的世界第三大旅游目的地国。越来越多的外国旅客来到中国旅游;在感受中国自然山水和历史文化的同时,还会挑选些旅游商品。外国旅客挑选旅游商品的标准是特色和易带,最喜爱的三类旅游商品分别是特色纪念品工艺品、服装丝绸和茶叶[1]。   武当道茶历史悠久,品质上乘。2014年6月,农业部中国优质农产品开发服务协会(中国农产品协会)正式授予武当道茶为“中国第一文化名茶”称号。茶文化发展至现代,茶的社会功能更加突出,如以茶会友、以茶养性、以茶祭祀、以茶作禅、以茶旅游或以茶制药等。无论是文人的“琴棋书画诗酒茶”,还是百姓的“柴米油盐酱醋茶”,都离不开茶。这既反映出茶是一种雅俗共赏的文化,也体现出茶在中国人生活中的重要性。外国游客对此了解甚少,购买欲不强,原因是多方面的,但涉外导游的引导作用也不容小觑。在为国外旅客服务时,涉外导游如何准确传导武当道茶文化是个值得研究的课题。   一、准确传导武当道茶文化应与茶史相结合   陆羽《茶经》载:“茶为之饮,发乎神农氏。”但神农时期,人们饮茶是为了治病。在公元前的周朝初期就有吃茶叶的生活习惯。西周初年涉及茶事的历史文献:(1)《诗经》云:“采荼薪樗,食我农夫。”(2)《礼记?地官》记载西周宫廷里已设置了“掌荼官”,来司掌宫廷茶事与以茶祭祀宗庙等礼仪活动。(3)《华样国志?巴志》记载1066年武王伐纣时,巴蜀部落首领已将茶叶作为贡品敬献西周王室。(4)《尚书?顾命》里记载了周成王的遗嘱“王三宿、三祭、三诧”。周成王临终嘱托周康王在祭祀三王(指周文王、武王和成王本人)时,不是以“三牺”(牛、羊、豕)祭、酒祭,而是要以茶代酒“三祭、三诧”。这说明茶在西周帝王心目中是“圣洁的灵物”。在汉朝,僧侣坐禅时饮茶提神。而魏晋南北朝,茶自长江流域向北方普及。隋唐时代,出现了茶馆、茶宴和茶会,世界上第一部茶文化专著《茶经》问世,人们对茶的认识有了进一步的提高,“荼”字向“茶”字演变。茶是木本植物,人们就把代表草本植物的“荼”改为代表木本植物的“茶”。唐朝时期多是饼茶,采用“煮茶”的方式。饼茶是将茶的嫩叶蒸烂,捣成泥状,压实成块,制成饼状,然后风干。吃的时候要先将茶块敲下,碾碎,用筛网筛出小颗粒,放到器皿中煮。煮的时候加点精盐,目的是去除茶汤中的泡沫以及表面的一层水膜。而宋朝的时候,采用“点茶”的方式,碾茶为末,注之以汤,以筅击拂。明朝时,除茶马政策中便于运输的砖茶外,饼茶已完全退出了市场,散茶则大为流行。为了追求茶的真味,人们不再煮茶或点茶,甚至茶汤中也不添加盐或姜末等调味品,一直到现在。到了清朝,茶文化进一步发展,戏曲、曲艺进入茶馆表演。   茶的各种异名、别称或雅号也体现出中国茶文化历史悠久、博大精深。异名、别称或雅号有荼、??、?F、?J、茗、“不夜侯”、“清友”、“涤烦子”、“余甘氏”、“消毒臣”、“清风使”、“酪奴”、“森伯”、苦口师等。1)“荼”(tu),“荼”字,最早见于《诗经》。最早明确“荼”字包含有茶的意义的是《尔雅》,今呼早采者为荼,晚取者为茗,蜀人名之苦荼。2)??(jia),是从木的古“茶”字,指茶树。3)?F(chuan),从草,是专指晚采的茶叶。4)?J(she),是古时四川西部茶的俗语。5)茗(ming),据说是云南某地区的“茶”之土音,大约在东汉时用来表示茶,现与“茶”通用,为茶的雅称。   涉外导游对茶史知识的介绍可以让外国游客了解到茶在中国悠久的历史和丰富的文化。大量有关茶的词语虽然有的已不再使用,但它们极大地丰富了汉语同义词,满足了语言交际上复杂性和灵活性的需求。   二、准确传导武当道茶文化应与古代道茶相结合   武当古代道茶为骞林茶,采自骞林树,骞林树又名芳骞树。茶名骞林,表明这是一种仙茶,意为喝了这种茶就可以成仙升天。骞有驽马、马腹病、亏损、惊惧、昂首、飞起等含义。骞林茶如果和道家、道教“饮茶成仙”、“饮茶似仙”的思想联系起来,则骞为飞举之义。   元人罗霆震在《武当纪胜集》中有对骞林树的歌咏:“七宝林中上界奇,枝枝翡翠叶琉璃。若非大顶居天上,安得灵根独有之。”元刘道明《武当福地总真集》记载“武当有二,大顶与五龙接待庵涧滨”。意思是武当山总共有两棵,金顶上一棵,五龙接待庵涧滨一棵。《敕建大岳太和山志》记载了明代永乐年间大建武当山宫庙玄天上帝瑞应事迹,其中有“骞林应祥”的情景。《湖北茶史简述》说,史载武当山陈善于弘治二年(1489年),复贡骞林叶茶,供明王朝宗室享用。1561年成书的《明一统志》:“谓骞林叶,太和山出。”明王象晋(1561~1653年)编著《群芳谱》云:“太和山(今武当山)出骞林茶,初泡极苦涩,至三四泡,清香特异,人以为茶宝。”《清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