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为的高端Vs展讯的低端 麒麟曦力逼骁龙:终端换“芯”?.docVIP

华为的高端Vs展讯的低端 麒麟曦力逼骁龙:终端换“芯”?.doc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华为的高端Vs展讯的低端 麒麟曦力逼骁龙:终端换“芯”?.doc

华为的高端Vs展讯的低端 麒麟曦力逼骁龙:终端换“芯”? 多年以来,国内芯片厂商都在扮演领军型企业身后的跟随者角色;可如今,传统的角色分配正在改变。 近日,高通正式发布了旗舰处理器Snapdragon 820。算上年中和年末分别发布Exynos7420与Exynos8890芯片的三星,芯片市场的领军企业已将移动平台的性能标准提升至14/16nm级别,背后的一系列参数,更昭示着二者收复失地的雄心;相比之下,国内芯片厂商已经不再甘于浅层次的模仿与跟随。他们并未沿袭先行者的产品路径,而是按照各自的节奏实现技术升级。“虽然以目前的产品和技术储备,国内厂商仍然不具备全面对抗国际企业的实力,但在某些方面,他们更愿意跟随市场的诉求。”Gartner半导体研究总监盛陵海表示。 逃离20nm噩梦 “国内厂商的快速崛起,是从市场进入20nm时代开始的。”联发科技北京分公司总经理韦忠表示。 2014年下半年,三星、苹果、联发科与高通先后推出Exynos 5430、A8、曦力X20与Snapdragon 810三大使用20nm工艺的移动平台,宣告手机市场正式进入全新的制程时代。理论上,全新的工艺技术将进一步优化SoC的表现,更好地平衡性能与功耗,这也是三大厂商快速布局20nm技术的直接原因。 不过事与愿违。华为Fellow艾伟向记者表示,经过精确测量,数据显示20nm平台晶体管密度为28nm产品的1.9倍,相同性能的功耗仅有后者的75%。然而在单位面积功耗上,20nm SoC 1.425倍于28nm平台。这也正是骁龙810的发热问题一直被厂商诟病,其他使用20nm工艺的平台也没有得到用户理想反馈的原因。“如果不是iPhone6的帮助,20nm流水线有可能成为台积电最为短命的产品线。”盛陵海表示。 正因为认识到20nm工艺的缺陷,厂商们更改了之前发布平台的节奏――搭载14nm Exynos7420平台的三星Galaxy Note5与Galaxy S6 Edge+刚刚上市,Exynos 8890就在其官网正式发布;华为更是选择跨越20nm制程工艺,联合台积电直接推进16nm芯片麒麟950的研发工作,11月底,搭载该平台的华为Mate8即将正式发布;在Snapdragon820发布会上,高通CEO Steven Mollenkopf就迫不及待地表示,确定采用该方案的产品已超过60款。 之前接受采访时,展讯首席执行官李力游也表示,该公司也将放弃ARM架构,由Intel代工生产14nm工艺的移动平台,进一步降低新技术的使用门槛。由此可见,大家都在用最快的速度,摆脱20nm工艺制造的技术阴影,尽快拥抱全新的技术。“2016年上半年,手机产品将全面进入14/16nm工艺时代。”韦忠补充说。 “换班” 此时,有三个细节值得玩味。 首先,采用TSMC 16nmFinFET Plus技术之后,麒麟950加快了研发的节奏,代表国内芯片商的华为,少见地成为业界首款商用该平台的SoC;其次,敢于放弃跟随战略,自主选择平台演进路线战略,这样的行为在国内也凤毛麟角;最后,更多的国内芯片厂商在进度上已经不再落后于三星与高通,这样群雄并起的局面在之前是从未有过的。 盛陵海表示,制程出现先天性的技术隐患并不奇怪。早在90nm和45nm时代,性能与发热之间就曾发生不可调和的矛盾。不过当时,主动跳进“高性能+高发热”的陷阱,最后用技术升级弥补损失的企业,还是以国际企业为主。如今,国内企业能够发现问题,而且敢于选择与国际厂商相左的演进路径,这还是首次。 这一点,同样体现在基带平台上。以Snapdragon820为例,该平台内置的调制解调器X12 LTE支持上行双载波聚合及下行三载波聚合。然而目前,国内尚未覆盖与之相匹配的网络,于是国内厂商从实际出发,配置标准基本维持在双载波40MHz频宽载波聚合的水平。“华为已推出业界首款支持Cat.12/Cat 13(UL)网络的基带芯片Balong750,不过我们更愿意将成熟可用的技术配置到平台上。”艾伟表示。 虽然联芯科技和展讯在技术上未赶超华为,但这两家企业已经不再急于追赶先行者,而是坚持挖掘中低端市场的机会。如今,搭载联芯科技SDR1860芯片的红米2A累计销量已突破1000万部,展讯也凭借3G芯片市场的出货量,成为全球第三大移动芯片平台供应商。 即使是在性能上,国内芯片也已不输国际厂商。据了解,麒麟950采用4×A72+4×A53 big.LITTLE架构,以及新一代Mali T880 GPU,帮助其内核性能和能效比提升11%和30%,功耗降低了20%。提高性能后,麒麟950得以首次商用自主研发的ISP技术,支持14bit双ISP,吞吐率性能提升4倍达到960MPixel/s;在线双13M Pixel Sensor,帮助产品采集更为丰富的图片信息

文档评论(0)

ganpeid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