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因地制宜,学以致用.doc
因地制宜,学以致用 摘 要 中国的英语教学具有久远的历史,然而大学英语教学却没有明显的特色。目前我国所研究的英语教学法基本上是引自印欧语系国家,而英语教学在中国不是相同、相近语系之间的外语教学,也不是移民条件下的第二语言教学。在新形势下,大学英语教学应根据不同的院校,因地制宜,倡导创新,学以致用。 关键词 英语教学史 英语教学法 创新 学以致用 中图分类号:G424 文献标识码:A DOI:10.16400/j.cnki.kjdkx.2015.08.045 Use Local Conditions to Apply Their Knowledge ――Opinions 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Reform CUI Juanjuan, LI Jing (Foundation Department, Naval Aeronautical Engineering Institute, Yantai, Shandong 264001) Abstract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has a long history, but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has no obvious characteristics. At present, China is basically the study of English teaching method is a quote from the Indo-European countries, but not the same English teaching in China, foreign language teaching between similar languages, nor the second language teaching under immigration conditions. Under the new situation, college English teaching should be based on the different institutions, local conditions, promote innovation, and apply their knowledge. Key words English teaching history; English teaching method; innovation; apply their knowledge 0 导言 英语在我国被列为小学、中学、大学,乃至研究生阶段的必修课,有的地方甚至从幼儿园就开始了英语学习,与投入的人力、物力规模相比,其教学效果并不成正比,最具体的表现是学生实际应用外语的能力不强(刘成 2003(9):25)。其主要原因首先是全国普遍采取了应试教育的教学模式:一切以等级考试为目标,考什么教什么;其次是“至今我们还没有找到一种最佳、有效的真正适合中国教学环境的教学方法” (董杰 2010(9):124-126)。 1 回顾我国英语教学的发展 从清朝开设同文馆算起,中国外语教育的发展至今已有一个半世纪的历史。同治元年(1862)7 月29 日,恭亲王奕忻等获得奏准在北京设立同文馆,中国近代最早的新式学校――京师同文馆。它从教育思想、教育制度、教学内容、教学方法等方面迥异于中国传统教育,成为中国教育近代化的开端。京师同文馆西学课程贯穿始终的核心是翻译活动和外语教育,教学中安排了丰富的笔译实践和口译实践。 20世纪60~70 年代,由于受到苏联教育思想的影响,加上我国当时特定政治气候的影响,人们对外语的认识很少,英语教学主要采用传统的语法翻译法(董杰 2010(9):124-126)。这是一种较为原始教学方法,对教师的要求不很高,也没有上升到语言学、心理学或教育理论的高度。20世纪60年代起,国内高校的一些外语院系开始采用听说法,但只是进行局部试验。1978 年1月,全国第一个外语类刊物《中小学外语教学》创刊,该刊物首次介绍了南斯拉夫的外语教学经验。随后,相继有了《外语教学与研究》1978年9月复刊(1957年6月创刊,中间停刊两次),《外语学刊》1978年创刊,《中国俄语教学》1981年创刊。 80年代中期以后,我国着重培养学生语言交际能力。进入90年代,经过一段时间的实践,教育学者们发现对交际法不加分析地全盘接受并没有给我国英语教学带来理想的效果(董杰2010(9):124-126)。这个阶段人们对国外的语言教学法产生了更加广泛、深入的思考:有的坚持传统教学法;有的主张全盘接受新兴的交际法;有的主张新老方法折中;有的则对“方法论”进行质疑、反对“方法论”、试图超越“方法论”去探索有效外语教学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