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中医基础理论讲义 第五章 病因与发病Theory of Etiology and occurrence of Disease 关键性问题 中医对病因的认识方法及分类 六淫的概念及致病特点 七情的概念及七情内伤 痰饮、瘀血的概念、形成及致病特点 中医学发病原理 中医临床发病类型 【目的要求】 1.掌握六淫各自的致病特点 2.掌握七情的致病特点。 3.掌握痰饮、瘀血的基本概念、形成原因和致病特点。 4.熟悉发病原理。 5.了解病因的其他内容。 第一节 病因 概 述 ? 病因——引起疾病的原因。 ?一、中医病因学说的发展 《内经》:阴阳两类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风胜则动,热胜则肿,燥胜则干,寒胜则浮,湿肿则濡泻。” 《金匮要略》:三大类 二、中医认识病因的方法 1.询问病因 2.辨证求因 辨证求因后进而审因论治。 根据疾病所表现出来的临床症状和体征,进行综合分 析,来推求病因,从而为治疗用药提供依据。 ? 一、六淫 六淫致病的一般特点 1.外感性:六淫之邪多从肌表、口鼻侵犯人体。 2.季节性:春季多风病、夏季多暑病、长夏多湿病、秋季多燥病、 冬季多寒病。 3.地区性:与居住地区和环境密切相关。 4.相兼性:既可单独侵袭人体,也可两种以上同时侵犯人体。如风热、风寒、寒湿等。 5.转化性:六淫致病在一定条件下,其证候可发生转化。如风寒表证转化为里热证,与体质有关。 《素问.阴阳应象大论》: “壮火之气衰,少火之气壮,壮火食气,气食少火,壮火散气,少火生气。” 壮火:过度兴奋的阳气,指火热之邪。 少火:火气很少的阳气,指正常的阳气。 ? 二、 疠气 ? 三、内伤七情 《灵枢.本神》:“肝藏血,血舍魂,肝气虚则恐,实则怒。脾藏营,营舍意,脾气虚则四肢不用,五藏不安,实则腹胀经溲不利。心藏脉,脉舍神,心气虚则悲,实则笑不休。肺藏气,气舍魄,肺气虚则鼻塞不利,少气实则喘喝胸盈仰息。肾藏精,精舍志,肾气虚则厥,实则胀。” ? 四、水湿痰饮、瘀血 (二) 瘀血 ? 五、其它病因 ? 第二节 发病原理 发病,是指疾病的发生过程(包括原病和复发等),是机体处于病邪的损害和正气的抗损害之间的矛盾斗争过程。 1.邪气影响发病的性质、类型与特点 寒邪—寒证; 阳邪(风、暑、火邪)—实热病证; 外感—卫表证 2.邪气影响病情与病位 疫疠—病重; 伤于风者,上先受之; 2.痰饮的形成 外感六淫 饮食失宜 七情内伤 劳逸太过 肺失宣降 脾不健运 肾气化失司 肝失疏泄 三焦水道不利 膀胱气化不利 伤及内脏 津液代谢障碍 水液停滞 痰饮 痰饮致病的病位 痰 随气机的升降流行,内而脏腑,外达筋骨皮肉,无处不到,病位广泛。 痰 饮 瘀血的概念 是指体内血液停滞。包括离经之血停积于体内的病理性产物,以及血液运行不畅而阻滞于脏腑经络之中的病理变化。血液停滞于体内又能导致新的病变,而成为继发病因。 1.瘀血的形成 瘀血形成的病因:包括外邪入侵,情志失调,饮食所伤,劳逸太过,以及外伤等原因。 外邪 情志 饮食 劳逸 外伤 外伤—络伤血溢 气虚—气不摄血 血热—迫血妄行 损伤机体 血离脉道,停积体内 气血功能失调导致瘀血形成主要有以下四种: 1.气虚血瘀 2.气滞血瘀 3.血寒致瘀 4.血热成瘀 气虚—血行无力 气滞—血行受阻 血寒—寒凝血滞 血热—煎熬粘滞 血行不畅阻滞脏腑经络 瘀血 2.瘀血的致病特点 舌质紫暗 舌有瘀斑 皮肤瘀斑瘀点 寻常性鱼鳞病 皮肤角化异常,干燥,鳞屑呈鱼鳞状。严重者呈蛇皮样、树皮样角化斑片(肌肤甲错——瘀血内停,新血不生,肌肤失养) (一)饮食失宜 饮食不节(饥饱失常) 饮食偏嗜 饮食不洁 “饮食自倍,胃肠乃伤” 《灵枢.平人绝谷》:“平人不食饮七日而死者,水谷精气津液皆尽故也。 (二)劳逸失度 过劳 过逸 房劳过度 劳神过度 劳力过度 《素问.宣明五气篇》:“ 五劳所伤:久视伤血,久卧伤气,久坐伤肉,久立伤骨,久行伤筋。” 《素问·举痛论》说:“劳则气耗” “逸则气惰” (三)外 伤 枪弹、金刃伤、跌打损伤、持重努伤 烧烫伤、冻伤(全身、局部) 化学伤、溺水、雷击伤、虫兽伤 (四)寄生虫 蛔虫、钩虫、蛲虫、绦虫、 疟原虫、血吸虫等。 中医称寄生虫病为“虫积”。 (五)先天因素 指人未出生前因父母体质或胎儿发育过程中形成的病因。实际上包括了现代医学中某些先天性或遗传性的致病因素。 一、邪正与发病 1.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2.正气不足是发病的内部因素 3.正邪相搏,邪胜正负则发病 4.不同条件下,正与邪主导作用不同 (一)邪气是发病的重要条件 * * 宋.陈无择《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