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国别体的出现.ppt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第三章国别体的出现.ppt

第三章 国别体的出现 ◆《国语》介绍 1、定义: 《国语》是我国最早的一部国别体史书,相传为春秋时期左丘明所作。记载上起周穆王征犬戎(约前967),下迄智伯灭亡(前453年),前后约五百多年的史事。全书共二十一卷,汇集了西周至春秋时代的各国史料,包括各国贵族间朝聘、宴飨、讽谏、辩说、应对之辞以及部分历史事件与传说。 2、作者与编订: 关于《国语》的作者,司马迁《史记·太史公自序》最早提到《国语》的作者是左丘明,其后班固、韦昭等也都认为是左丘明所作。 但是晋朝以后,学者一般否认是左丘明,因为《左传》和《国语》不像出自一人之手。代表性的如清代崔述。 根据南宋李焘的说法,《国语》为历史资料汇编,《左传》为历史著作,所以会在内容及文风上有所不同。 《国语》当经过左丘明之手,又经过后人补充修改,整理加工汇编而成。成书时间应比《左传》略早一些。 3、体例: 第一、以国别叙述史实。《国语》是我国第一部国别体史书,包括《周语》三卷、《鲁语》二卷、《齐语》一卷、《晋语》九卷、《楚语》二卷,《郑语》一卷、《吴语》一卷、《越语》二卷。分别加以记述。 第二、以记言为主。全书196条,240多个故事,几乎都以记言为主。《左传》记事以事件过程为主,《国语》则以政治言论为主。两书互相表里、相互参证,因而《国语》有《春秋外传》之称。 第三、史料汇编的性质。篇幅不等,文风不同。 《国语》不是成熟的史学历史著作,因而在事件记载时不具年月者很多,个别事件仅仅为片段。 4、思想倾向: 第一、尊周、崇礼 第二、民本思想,“事神保民” 第三、兼收并蓄 5、史学贡献: 第一、国别体史书的先例。《国语》的体例对后世影响很大,陈寿《三国志》、常璩《华阳国志》、崔鸿《十六国春秋》、吴仁臣《十国春秋》等均是从《国语》的体例而发展而来。 第二、记事上限早于《春秋》、《左传》,提供重要的史料。 6、注本: 本书最早的注有三国吴韦昭注,清代学者则有洪亮吉《国语韦昭注疏》、汪远孙《国语校注本三种》,近人吴曾祺《国语韦解补正》、徐元诰《国语集解》等。 ◆篇目讲解 《单穆公谏景王铸大钱》 说明: 选自《国语》卷三《周语》。 本篇记载单穆公对周景王欲铸大钱的进谏,从与百姓争利的害处,阐述对王朝统治的不利,对周王朝提出警告,认为“货”与“币”之间应保持平衡,提出母子相权的货币理论。 总结: 本篇以古代圣人的作法与周景王对比,指出“小大利之”与“民失其资”的不同结果,进而阐释了与民争利的害处,会导致百姓逃离、王室资用匮乏、政治危机,也体现出强烈的忧患意识。 对认识周王室衰落有重要历史价值。 ◆《战国策》介绍 1、定义: 《战国策》是战国时期游说之士的策谋和言论的汇编,由当时各国史官或策士辑录而成,并在西汉末年由刘向编订成书。有《国策》、《国事》、《事语》、《短长》、《长书》、《修书》等名称。记事大致上接《春秋》,下迄秦统一,分为十二国策,是国别体史书。 2、编订与版本流传 : 《战国策》原是战国时期各国史官记载的有关策士游说各国诸候的言论资料,是一些零散的小册子,并不集中。 西汉末年的刘向遍校群书,并且将这些零散的资料进行汇编整理,按国别和时间顺序,系统编订为三十三卷。 在后来的流传中内容散佚较多,北宋时期的散文家曾巩访求许多藏书家,又对其内容进行补充整理,恢复原貌。 南宋时形成两个版本系统,一是姚宏的续注本,二是鲍彪的新注本。元代吴师道又在鲍彪注本基础上进行补正。 3、体例: 共三十三卷,按国别和时间顺序,分为十二国策,东周一卷,西周一卷,秦五卷,齐六卷,楚四卷,赵四卷,魏四卷,韩三卷,燕三卷,宋、卫一卷,中山一卷。所记各国内容详略不一。 4、思想观念: 第一、纵横家的政治思想和外交观念。如苏秦、张仪对天下局势的认识及合纵、连横主张。 第二、谋臣策士的智谋策略。如冯谖的远见卓识和为孟尝君营就三窟的谋略。 第三、重贤任能的思想倾向。《战国策》中充满了对谋略和贤能的反映,体现了战国时期对人的才能的普遍认识。 5、史料价值: 第一、有重要的史料价值。《战国策》对战国时期历史的记载有一定的真实性,由于战国史料不够充分,所以《战国策》的史料价值较高。 第二、《战国策》也有夸张、失实的内容,影响了史料价值。但文辞优美、讲究论辩艺术、寓言丰富,在文学上有较高价值。 6、注本: 元代吴师道有《战国策校注》,今人何建章有《战国策注释》,缪文远有《战国策新校注》,也可参考

文档评论(0)

ailuojue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