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计量经济学试题3
一、单项选择题
1.对样本的相关系数r,以下结论错误的是( A )
A.︱r︱越接近0,X与Y之间线性相关程度高
B.︱r︱越接近1,X与Y之间线性相关程度高
C.-1≤r≤1 D.r=0,则在一定条件下X与Y相互独立
2.计量经济模型是指(C )
A.投入产出模型B.数学规划模型C包含随机方程经济数学模型D模糊数学模型
3.在回归模型中,正确表达了随机误差项序列相关的是( A )
A. B.
C. D.
4. 在有限分布滞后模型Yt=0.9+0.6Xt-0.5Xt-1+0.2Xt-2+ut中,短期乘数是( )A.0.2 B.0.5 C.0.6 D.0.9
5. 回归分析中,用来说明拟合优度的统计量为( )
A.相关系数 B.回归系数C.系数 D.标准差
.F检验属于经济计量模型评价中的
A.统计准则 B.经济理论准则C.经济计量准则 D.识别准则
Yt=α+β0Xt+β1Xt-1+…+βkXt-k+ut时,多项式βi=α0+α1i+α2i2+…+αmim的阶数m必须( A )
A.小于k B.小于等于k C.等于k D.大于k
9.下面属于截面数据的是(D )。
A、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的平均工业产值
B、1991-2003年各年某地区20个乡镇的各镇工业产值
C、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工业产值的合计数
D、某年某地区20个乡镇各镇工业产值
10. 年劳动生产率X(千元)和工人工资Y(元)之间的回归直线方程为20+60Xt,这表明年劳动生产率每提高1000元时,工人工资平均( )
A.增加60元B.减少60元C.增加20元D.减少20元
t检验的没有关系。 错
6.异方差性、自相关性都是随机误差现象,但两者是有区别的。 对
7.可决系数是解释变量个数的单调递增函数。对
8.单方程模型都是随机方程。 对
9.加法方式引入虚拟变量改变的是斜率;乘法方式引入改变的是截距。错
10.如果建立模型的目的是进行预测,只要模型的拟合优度较高,并且解释变量的相关类型在预测期内保持不变,则可以忽略多重共线性的问题。 对
四、填空题
1.计量经济学分为?_理论计量经济学和_应用计量经济学
2.计量经济模型中,参数估计的方法应符合尽可能地接近总体参数真实值原则
3.在计量经济模型中,加入虚拟变量的途径有两种基本类型:一是_加法方式_二是_乘法方式
4.阿尔蒙提出利用多项式_来逼近滞后参数变化结构,从而减少待估参数的数目
5.滞后变量可分为_滞后解释变量和滞后被解释变量_ 两类
6.一般来说,多重共线性是指各个解释变量X之间有_精确_或_近似的线性关系
7._应用计量经济学_是运用理论计量经济学提供的工具,研究经济学中某些特定领域的经济数量问题。
8.所谓__模型检验_____就是要对模型和所估计的参数加以评判,判定在理论上是否有意义,在统计上是否有足够的可靠性。
9.各种经济变量相互之间的依存关系有两种不同的类型:一种是确定性的函数关系;另一种是不确定的统计关系,也成为_相关关系
10.被解释变量的变化仅仅依赖于解释变量当期影响,没有考虑变量之间的前后联系,这样的模型称为__静态模型
五、操作题
下表是1985—2007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Y与人均纯收入X的数据,试根据所给数据资料完成以下问题:
表 1985-2007年中国农村居民人均收入和消费 (单位:元)
年份 人均实际纯收入 人均实际消费性支出 1985 397.6 317.4 1986 399.43 336.48 1987 410.47 353.42 1988 411.56 360.05 1989 380.94 339.08 1990 415.69 354.11 1991 419.54 366.96 1992 443.44 373.19 1993 458.51 382.94 1994 492.34 410 1995 541.42 449.69 1996 611.67 500.03 1997 648.5 501.77 1998 677.53 498.28 1999 704.52 501.75 2000 717.64 531.85 2001 747.68 550.08 2002 785.41 581.85 2003 818.86 606.81 2004 874.97 651.07 2005 948.96 744.9 2006 1030.45 812.7 2007 1128.37 878.71
(1)用OLS法建立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与人均纯收入的线性模型,则模型的R2值是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