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本文档共6页,可阅读全部内容。
- 2、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3、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4、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5、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6、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7、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8、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明光小耳猪及其生态养殖技术初探.doc
明光小耳猪及其生态养殖技术初探
明光小耳猪具有皮薄骨细、不饱和脂肪酸比例高、胆固醇低、肉质鲜嫩、风味口感好等优点。随着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和营养观念的转变,消费者对猪肉的需求结构也发生了明显变化,肉质好、风味口感好、安全可靠、营养健康的优质肉产品深受消费者青睐, 在生态、环保、畜产品安全日益受到关注的背景下,明光小耳猪的开发利用迎来了新的契机。围绕云南省高原特色农业发展规划,作为冷凉山区的云南省腾冲县明光镇,始终将“山地放牧型、安全生态型、节粮型、环保型”畜牧业作为发展目标,充分利用广阔的山林及土地资源,积极探索明光小耳猪生态养殖模式。
一、品种简介
明光小耳猪产于云南省腾冲县北部乡镇,因以明光镇为集中产区而得名,是一种适合在冷凉山区放牧的高原小型猪种,曾于1980年被列入《云南省家畜家禽品种志》。2009年云南省农业厅第15号公告中将明光小耳猪列为云南省省级畜禽遗传资源保护品种,此外,明光小耳猪还先后被列入“国家畜禽品种遗传资源保护名录”和“中国地方猪遗传资源保护名录”。
1. 品种形成 该猪形成年代不详,20世纪80年代以前是腾冲山区农民的当家畜种。由于产区气候寒冷、地广人稀、生活条件艰苦,当地傈僳族和汉族山民选留了行动灵活、抗逆性强、适于山林觅食的个体。在自然放牧过程中,公猪与母猪长期小群自由交配,常有母子、全同胞高度近交,也有母猪与野猪杂交的情况。所产仔猪在野外经自然选择,保留了生命力较强、耐粗饲的群体,逐步培育形成该品种。
2. 优缺点 明光小耳猪是当地居民在高海拔、寒冷的生存条件下选择的地方猪种,具有抗逆性强、耐粗饲、适应高寒放牧的特点,从亚热带到寒带一系列气候条件下均有较好的适应性。其肉质鲜美、皮薄骨细、肉汤香浓,肌肉中不饱和脂肪酸含量高达67.47%(经屠宰测定超过其他地方猪品种,甚至高于野猪种),抗病性强,产区生态条件较好,是开发优质保健肉、无公害肉的良好原材料。其主要缺点是生长缓慢、饲料报酬低。
3. 外貌特征 明光小耳猪体型小,体质结实。被毛及皮肤多为黑色,被毛稀短,约5%个体有“六白”特征(即四蹄、额心、尾尖为白色)。头小,耳小、直立。体躯短,背腰凹,腹下垂,不拖地。乳头4~7对,排列整齐。肋骨l3~14对,2岁以后公猪偶有獠牙。
4. 生产性能 成年公猪体高54.8厘米,体长88.8厘米,胸围81.8厘米,体重43.5千克;成年母猪体高53.4厘米,体长89厘米,胸围83.8厘米,体重46.2千克。屠宰率66.6%。母猪4月龄以后初次发情,发情持续期2~5天,发情周期19~22天,妊娠期112~116天,平均产仔7头。
5. 开发利用现状 当地农户常将猪后腿及五花肉腌制成腊肉;用胸部肋骨肉将肥肉、瘦肉连皮带骨一起加工“赶马肉”;也有将猪血、肥肉、瘦肉及内脏混匀,熟制成当地民间的一种美食“雾猪肉”;还可将大小适宜的小耳猪(体重15~20千克)制作成烤猪食用。目前,腾冲每天供应市场的烤小耳猪二十余头,主要集中在高消费群体,每头烤猪价格达1500元。若通过提高养殖水平,增大仔猪供应量,加大市场开发与科研投入力度,让更多的消费者认识保健、生态、安全的明光小耳猪,那么其市场前景将更加广阔。
二、生态养殖技术
充分利用优良的生态条件,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以产品安全、投资节约、环保降耗为目标,结合品种特性抓好投入品、养殖环境、污染排放等环节控制,提高饲养管理水平,控制抗生素使用,降低胴体污染率,提高食品安全水平,最终达到产业发展生态化的生产技术。
1. 场址选择 选择距离居民区、畜禽养殖场、屠宰场、工矿企业等1千米以上或有高山等天然屏障,通风条件良好、光照充足,森林覆盖率高,植被优良,野生饲草丰富,水源充足,空气、土壤及水源无污染,有可供放牧的缓坡地或林隙地。地块大小依具体养殖规模确定。
2. 建设规范 农村散户养殖在保证通风、光照及污染物排放安全的前提下可依具体情况灵活掌握。
规模养殖场建设:猪舍设计为8米×30米(双列式)或5米×30米(单列式),3米加隔墙;基础用毛石支砌,满灌浆;墙体用空心砖支砌,隔墙用红砖或免烧砖支砌;屋架用木架或钢架,屋顶用石棉瓦覆盖;窗户大小为100厘米×80厘米,距离地面1.2米,两面对开;猪舍内部隔心用单砖支砌,猪厩门用钢筋焊制,大小为100厘米×70厘米;饲槽用单砖建成,深20厘米,宽30厘米,底部半圆形,长度1~1.5米;饮水器安装在排污孔附件上,高度20~40厘米;猪舍地面坡度3°,毛地平;产仔母猪舍2.5米加隔墙,建设仔猪补料间,大小为80厘米×80厘米,留20厘米×20厘米的仔猪出入孔;排污沟采用地下或密闭排污,材料用PVC管,管径大小可依规模情况灵活掌握;猪场养殖区道路入口建消毒池,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