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淡水养殖池中六种水色的调控措施.doc
淡水养殖池中六种水色的调控措施
在以新品种为主、多品种混养、高密度放养的养殖模式中,水质与养殖水产品的健康生长息息相关。一旦水质管理不善,就会造成病原菌的大量繁殖,导致水质变坏和酸化,轻则抑制养殖水产品的生长,造成饲料系数上升,养殖成本加大,养殖收益减少;重则暴发病害,甚至导致死亡,给养殖生产带来重大经济损失和生态后果。而通过调控措施,培育并保持良好的水质,可促进养殖水产品快速生长、降低发病率、增加产量和效益。在淡水池塘养殖中,水质的优劣往往可从水色上看出来,而水色的好坏又可通过浮游生物的种类、有机溶解物、悬浮颗粒的多少等因素体现出来。在养殖生产的全过程,广大养殖者可通过分析水色变化的原因,及时采取针对性的调控措施,阻止水体环境恶化,控制养殖病害的发生和蔓延,确保养殖水产品的健康快速生长。笔者现将淡水养殖池中六种水色的调控措施简介如下,以期与广大养殖者共同分析、探讨和提高。
一、淡绿色水色培育措施
淡绿色水中含有金藻门、绿藻门中的小球藻、栅藻、板星藻等,这些藻类中富含的营养盐与维生素,都是养殖水产品极易消化的营养物质,其通过光合作用,还可生产氧气,增加溶解氧。该种水色的透明度一般为20~30厘米,水中的有机、无机悬浮物较少,属“肥而爽”之水色,是保证养殖成功的优质水色。该种水色的主要培育方法如下:
1. 放养前使用生石灰75~100千克/亩干法清塘,以杀灭病原体等敌害生物,改变池塘的酸性环境,增强缓冲力,增加肥力。
2. 清塘药物毒性消失后,投放腐熟发酵好的畜禽粪肥(以鸡粪为佳),一般施肥量为150~200千克/亩,以培育浮游生物。浮游生物营养全面、适口性好,是养殖水产品喜食的生物饵料,是增强体质、促进生长最重要的物质基础。另外,浮游生物还可起到净化水质的作用。
3. 若水色由淡绿色变浓变深,可全池泼洒浓缩EM菌原液(主要成分为乳酸菌、酵母菌、芽孢杆菌等),1米水深用量为1千克/亩,以降解池中的氨氮、硫化氢、亚硝酸盐等有害物质,提高水体透明度,调节酸碱度,使养殖水体达到优质水色状态。
二、茶褐色水色保持措施
茶褐色水中以硅藻门种类为优势种群,并含有新月藻、舟形藻、褐指藻、甲藻等绿藻。该种水色中藻类含有钙、镁、铁等无机盐及多种维生素,都是养殖水产品的优质饵料,其营养丰富,极易被消化吸收。该种水色的溶氧丰富,有毒、有害物质含量低,养殖水产品发病率也低,属“肥而爽”之水色,是保证养殖成功的优良水色,也是苗种培育阶段所期望的水色,所不足的是保持的时间较短,一般在10~15天后逐渐转变为其他水色。主要保持措施有:
1. 追施腐熟发酵好的畜禽粪肥,用量为50~100千克/亩,每10~15天追施1次,以保持池水的肥度,延长水色的持续时间。具体的施肥量可视水色的变化情况灵活掌控。
2. 追施长效生物有机肥水王(主要成分为枯草芽孢杆菌、固氮菌等多种有益菌群及有机质),1米水深用量为500克/亩,每15天左右追施1次,提高水体中氮、磷、钾等营养元素的转化率,补充微量元素,为硅藻提供营养源,促其繁殖生长,以维持水体藻相、菌相平衡。
3. 追施1次氨基酸肥水素(主要成分为多种氨基酸、腐殖酸钠、有机质、活性多糖、微量元素、活性肽等),用量为500~600毫升/亩,每10天左右追施1次,为有益微生物补充营养,抑制有害微生物的产生。
三、深绿色水色调优措施
深绿色水中以螺旋藻、衣藻等绿藻门为主,一般以绿色呈现,且颜色较深,透明度只有10~15厘米。该种水色偏肥,气候变化对其影响不大,虽然藻类日趋老化,但在光合作用较强时照常产氧,能增加池水溶氧量,故仍属良好养殖水色。养殖者可采取以下调优措施:
1. 选择在晴天中午或下午添加新鲜水,每次加水20~30厘米深,新水中含有较多的有益藻类,可作为池内新藻种的补充,以保持池中有益藻类的优势。
2. 全池泼洒沸石粉(主要成分为二氧化硅),1米水深用量为10千克/亩,以吸附池中的氨氮、亚硝酸盐、硫化氢等有害物质,净化养殖水体。
3. 全池泼洒活水养水宝(主要成分为壳聚糖、柠檬酸肽等),1米水深用量为300毫升/亩,每10~15天 1次,以促进有益藻类繁殖生长,保持养殖环境生态平衡。
四、蓝绿色水色改良措施
蓝绿色水色的形成,主要是由微囊藻、颤藻、鱼腥藻、螺旋藻等蓝藻门藻类的大量繁殖所致,造成水色浓浊,透明度不足15厘米,在池塘下风向的水体中有大量蓝绿色悬浮颗粒,水面表层漂浮着带状、云状蓝绿色藻群,并伴有气泡出现。当水温达到30℃以上时,藻类陆续出现死亡,造成池水恶化。该种水色的出现,标志着池水开始老化,属不良养殖水色。若浓度过大且持续时间较长,将会造成养殖病害暴发,甚至导致养殖水产品死亡,给养殖生产带来重大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