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苏北沿海地区淀浆土水稻磷肥效应研究.doc
苏北沿海地区淀浆土水稻磷肥效应研究
摘要 研究了不同施磷水平下,阜宁县主要土种淀浆土水稻产量形成特性和生产效益,结果表明,水稻实收单产和经济效益的二次多项式拟合曲线效应模型为Y=-0.079 2x2+23.243x+8 309.6,为水稻生产上合理施用磷肥提供科学依据。
关键词 水稻;磷肥;效应模型;推荐施用量;苏北沿海地区
中图分类号 S147.22;S17.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007-5739(2015)13-0013-02
淀浆土(水稻土类,渗育型亚类,淀浆土属,淀浆土种)是苏北地区沿海重要土种之一,由海相沉积母质脱盐发育而来,pH值偏高,全磷含量较低,土体结构差,耕层容重大,土壤质地轻壤至中壤,是地力水平相对较低的土种。根据测土配方施肥工作需要,跟踪肥料参数变化动态,通过不同磷肥施肥量对水稻产量的影响结果比较,了解淀浆土磷肥效应。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概况
试验水稻品种为淮稻5号,肥床旱育秧,人工移栽,行距0.27 m,株距0.13 m,密度28.5穴/hm2,每穴3株,基本苗控制在85.5万株/hm2。栽秧前采样测定土壤养分,有机质14.34 g/kg,碱解氮59.3 mg/kg,速效磷7.87 mg/kg,速效钾136.3 mg/kg,有效锌1.26 mg/kg,pH值7.9。
1.2 试验设计
试验设7个处理,即磷肥施用量(折纯P2O5)分别为0 kg/hm2(P0)、37.5 kg/hm2(P1)、75.0 kg/hm2(P2)、112.5 kg/hm2(P3)、150.0 kg/hm2(P4)、187.5 kg/hm2(P5)、225.0 kg/hm2(P6)。随机区组排列,重复3次。小区面积为30 m2。
1.3 试验方法
小区用塑料薄膜包裹做埂,地下埋深0.5 m。各小区实行单灌单排,避免串灌串排。试验区外围设常规区作保护[1-3]。适应试验的要求,本试验不施用有机肥。
氮肥运筹:氮肥使用尿素,养分含量46%。基肥施尿素300 kg/hm2;分蘖肥施尿素90 kg/hm2;促花肥施尿素180 kg/hm2,在倒4叶抽出时使用;保花肥施尿素90 kg/hm2,在倒2叶抽出时使用。磷肥使用过磷酸钙(含P2O5 12%),根据试验设置作基肥一次性施用[4]。钾肥为氯化钾(含K2O 60%),作基肥一次性施用。其他栽培管理均按水稻高产栽培技术要求进行[5-6]。跟踪茎蘖动态,进行理论测产和实收测产。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施磷水平对水稻生长发育的影响
2.1.1 茎蘖动态分析。茎蘖动态考察表明,增施磷肥,水稻活棵可以提早2~3 d,分蘖发生快4~5 d。从高峰苗水平(表1)可以观察到增施磷肥对群体茎蘖数的影响,高峰苗与施磷水平呈明显的正相关。处理P0高峰苗只有311.7万株/hm2,只相当于够苗的水平,再考虑成穗率群体水平较低,达不到正常生产的要求;而其他各处理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茎蘖数上升很快,处理P1达387.6万株/hm2,已经接近高产水平要求;处理P2、P3分别为434.7万、454.4万株/hm2,群体比较好,十分有利于稳产高产;处理P4达482.0万株/hm2,相对于高产群体要求,群体稍有点偏大;处理P5、P6高峰苗分别达到514.9万、523.2万株/hm2,群体过大。
2.1.2 成穗率分析。成穗率(表1)随磷肥施肥水平增加而下降,主要原因是群体内温光条件竞争,直接的因素是高峰苗水平(群体大小),高峰苗越小成穗率会越高。
2.1.3 抽穗期与成熟期影响分析。苗情考察表明,不同的施磷水平对水稻抽穗和成熟产生不同的影响。不施磷处理P0和低磷水平处理P1及高磷水平处理P5、P6抽穗相对较迟,且抽穗不整齐,原因为磷素营养不足造成植株生长不良;处理P2、P3、P4,抽穗较早而整齐;高磷水平处理P5、P6,抽穗相对较迟但不太明显,成熟期推迟明显,并且高峰苗阶段群体越大的生理越迟,原因是群体过大影响群体内光照条件。处理P4、P5、P6,抽穗虽整齐,但在处理P0、P1、P3水平范围内,随着施磷水平的提高,抽穗早而整齐。从营养上讲,磷肥不足对植株生长产生不利;正常使用磷肥有利于生产,并且在合理的群体控制水平下适当增加磷肥用量不会产生不利影响。
2.2 不同施磷水平对水稻产量形成的影响
2.2.1 有效穗数分析。对有效穗数(表1)进行方差分析,结果F=97.35**,增施磷肥极显著地提高有效穗数水平,有效穗数从高到低排序为处理P4处理P5处理P6处理P3处理P2处理P1处理P0(表2)。
2.2.2 穗总粒数和穗实粒数分析。穗总粒数、穗实粒数方差分析结果表明,处理间差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