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稻害虫寄生蜂.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水稻害虫寄生蜂

稻螟赤眼蜂中文名:稻螟赤眼蜂 拉丁学名:Trichogramma japonicun Ashmead 纲:昆虫纲 稻螟赤眼蜂图片目:膜翅目 科:赤眼蜂科 功能类别:寄生性天敌 寄主昆虫: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螟蛉、稻苞虫 寄主危害作物:水稻 形态特征 体长:0.5-0.8毫米。 雄体黑褐至暗褐色;触角柄节淡黄,其余黄褐。触角毛长而尖,最长的相当于鞭节最宽处的2.5倍;前翅外缘的缘毛长度差异不大,臀角上的缘毛相当于翅宽的1/5;翅面上的毛列s与Cu1的基部相接近。外生殖器。腹中突不明显,中脊自两钩爪之间向基部伸出,其长度相当于阳基全长的1/4,阳基背突末端钝圆,基部新次收窄而无侧叶;钩爪伸达D的1/2。阳茎明显长于其内突,两者全长相当于阳基的长度,等于或稍长于后足胫节。 雌体色与雄相似。产卵器略超出于腹部末端。[1] 生物学特性 喜好生活于稻田或相似的沼泽环境中,寄生于螟蛾科、夜蛾科、弄蝶科、小灰蝶科、灯蛾科等一些昆虫的卵中,是二化螟、稻纵卷叶螟、稻螟蛉、稻苞虫等害虫的重要的卵期天敌,对抑制这些害虫的发生数量起着重要的作用;也能寄生于三化螟卵,但三化螟产卵成块,重叠数层,稻螟赤眼蜂一般仅能产卵于卵块表层的卵中,因而卵粒寄生率受到限制,这个特点限制了这种赤眼蜂消灭三化螟的作用。 稻螟赤眼蜂不能寄生于蓖麻蚕卵、柞蚕卵或橙毛虫卵,可在米蛾卵中正常繁殖。大量繁殖散放于稻田内可继续保持较稳定的数量。是稻田内常见的赤眼蜂种。[1] 地理分布辽宁、河北、河南、陕西、江苏、浙江、安徽、江西、湖北、湖南、四川、福建、台湾、广东、广西、贵州、云南[1]稻虱缨小蜂中文名:稻虱缨小蜂 拉丁学名:Anagrus sp. 纲:昆虫纲 目:膜翅目 科:缨小蜂科 功能类别:寄生性天敌 寄主昆虫:稻褐飞虱、白背飞虱、灰飞虱、拟褐飞虱 寄主危害作物:水稻 形态特征体长:0.6-0.7毫米。雌:触角9节;梗节梨形,长为柄节之半;第一索节短,稍长于宽,其长度约为梗节之半;其宽度与第二索节相似,第二至第六索节渐次稍长稍宽;棒节长为第六索节的1.8倍,宽为第六索节的2倍。产卵器自腹基部开始伸出,略超出于腹部末端,超出部分约为腹长的1/5。体黄色,中胸盾片有时延达小盾片、腹基部及端部背板和产卵器末端色泽较暗,触角除柄节、梗节及第一索节外,其余各节暗褐。 雄:触角13节;梗节梨形,长为柄节之半,第一索节短,其长度约为第二索节的1/2,第二至第十索节相似,每节长相当于宽的2倍;末节不宽于其他索节,也不长于其他索节,但其端部收细,两端钝圆而不成筒状。 体黄色,胸部及腹部背面色泽常较暗;触角除柄节及梗节外其余各节均为暗褐色。 地理分布 贵州、江苏、浙江、江西、湖南、四川、台湾、福建、广东、广西、云南拉丁学名纲:昆虫纲 目:膜翅目 科:茧蜂科二化螟绒茧蜂中文名: 二化螟绒茧蜂 拉丁学名:Apanteles chilonis Munakata 纲:昆虫纲 目:膜翅目 科:茧蜂科 功能类别:寄生性天敌 寄主昆虫:二化螟 寄主危害作物:水稻[1] 形态特征该种与螟黄足绒茧蜂极相似,主要区别在于该种后足基节除末端外为黑色;颜面不特别突出;径脉第一段比迥脉短;并胸腹节较平坦等。茧与螟黄足绒茧蜂相同。 生物学特性该种寄生于二化螟幼虫体内,蜂幼虫老熟后钻出寄主体外,在稻茎或叶鞘内结茧。在浙江,茭白上的越冬二化螟幼虫常可发现被寄生的。经在杭州饲育,3月19日始见二化螟绒茧蜂自越冬螟虫钻出结茧,4月1日高峰。4月6日终见。每寄主幼虫所出的蜂结一茧块,其内小茧数最少21个,最多66个,平均39.6个。蜂的性比为72.12%。[1] 地理分布江苏、浙江、湖南[1]纵卷叶螟绒茧蜂中文名:纵卷叶螟绒茧蜂 拉丁学名:Apantezeles cypris Nixon 纲:昆虫纲 目:膜翅目 科:茧蜂科 功能类别:寄生性天敌 寄主昆虫:稻纵卷叶螟 寄主危害作物:水稻[1] 形态特征体长2.4-3.0毫米。体黑色;须及胫节距淡黄色;前足(除基节),中足(除基节及腿节),后足转节、胫节(除端部)、跗基节基部2/5和端跗节黄褐色;翅透明,前缘脉、翅痣(除基角)及痣后脉淡茶褐色,但雄蜂翅痣仅周围淡茶褐色,中间色淡。体多细白毛。触角比体略长。中胸盾片刻点明显,在盾纵沟位置的较粗;小盾片三角形,平滑有光泽,外方沟内均有短脊,侧方亦平滑。并胸腹节中区及分脊的脊明显,中区光滑,内具细横脊,其余部分多皱状刻纹;中区五角形,底角近90°;分脊在后方3/5处。前翅径脉第一段从翅痣后缘的3/5处伸出,为肘间横脉长度的2.0倍,相连处呈弧形,分界不清,与翅痣宽度相近,比迥脉稍长;肘脉第一段端段比肘问横脉明显长;肘脉第二段着色部分为第一段端段的1/2,与基脉上段相等;翅

文档评论(0)

hf916589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