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浅析新媒体技术面临的挑战及发展之路.doc
浅析新媒体技术面临的挑战及发展之路
摘 要:新媒体时代来临,传统媒介正经历着轰轰烈烈的技术革命,新的媒介形式不断涌现,大众的生活方式和思维模式伴随着媒介技术的进步,展示着日益显著的改变。反腐活动,在以网络为代表的新媒体时代,被赋予传统反腐手段无可比拟的优势。网络曝光成为如今群众参与、打击贪腐官员最为直观有力的“武装力量”。网络反腐成效的日益凸显表明,历史上曾闻名一时的“扒粪运动”在新媒体范围内卷土重来。然而,新“扒粪运动”在收效显著的同时,一些缺陷问题也逐渐凸显。本文通过比较传统和新媒体情境下的“扒粪运动”概括出新“扒粪运动”的时代特征,并分析新媒体“扒粪运动”目前面临的挑战,以及尝试探讨其未来的合理发展之路。
关键词:网络反腐 扒粪运动 新媒体
中图分类号:G22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91(2014)03(c)-0217-02
1 “扒粪运动”的新表达
20世纪初,美国新闻界中以杂志为主体掀起了一股揭露丑闻、谴责腐败、呼唤正义与良心的社会运动,这就是著名的“扒粪运动”。在西方各资本主义国家三权鼎立的权力框架中,媒体、公众试听成为除行政权、立法权和司法权三大政治权利之外的第四种力量。这场运动中此起彼伏的黑幕揭发行为在美国历史上掀起了一次巨大的浪潮,被视为第四权利的重要体现。此后,记者地位被再次巩固。“扒粪运动”在一定程度上对美国社会空气的净化起到了非常巨大而正面的影响,向人们展示新闻报道的真正力量,在美国新闻史上写下了光辉的一页。然而,随着一战的临近,民众的注意力开始集中在欧洲战场,“扒粪运动”逐渐衰落。
2013年两会期间,新华网发布了两会网民关注的“五个热点话题”“网络反腐”成为其中一个热门话题。从“微笑下台”的陕西“表哥”到一系列不雅视频曝光的重庆官员,网络已成为贪腐案件的重要打击力量,网络反腐成为“秒杀贪官”的有力平台。这场在中国网络空间中正在兴起的舆论反腐运动,可以被称为新“扒粪运动”。一大堆“背后的丑恶”和“徒有其表的权力”被广大网民揭露和曝光,新媒体技术使网络“扒粪”成为社会监督的力量核心,丰富了传统的监督形式,并将对贪腐问题治理、社会稳定发展产生积极长远的影响。
2 新“扒粪运动”的媒介特征
2013年7月17号,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发布《第32次中国互联网发展状况统计报告》。《报告》显示:“截至2013年6月底,我国网民规模达5.91亿,半年共计新增网民2656万人。互联网普及率为44.1%,网民总数已经超过总人口数的1/3。”随着媒介技术的不断进步,网民群体日益增长,网络功能逐渐完善,其社会影响力和辐射面也越来越广,这些特征使得网络媒介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
新“扒粪运动”就是在这种新媒介环境下应运而生的网络反腐行为。相比于传统意义的“扒粪”来说,这里的“粪”依旧坚守原有的打击对象――官员的贪腐行为,革新的主要表现是“扒”,即网络及基于网络技术衍生出的各类媒介渠道成为反腐的主要手段,这样的改变使新“扒粪运动”不可避免地融合了传统与新媒体形式各自的鲜明特征。2013年,网络反腐手段作为群众监督的主要选择被体现得更加明显。新华网一项“你最愿意用什么渠道参与反腐”的调查显示:高达75%的受访者选择利用网络曝光,而选择通过信访、审计等官方渠道的不足10%。与传统媒介平台中的“扒粪运动”相比,网络媒介为使用者提供了无可比拟的参与条件,使网民群体对公共事务的参与表现出极大的热情,在他们看来借助于网络进行“扒粪”相对便捷,同时,网络环境的匿名性还可以保护举报人的安全。如今,仅仅通过微博发表、论坛发帖就能举报贪官,“有图有真相”的网络举报还能在广泛的传播过程中,更为直观迅速地形成较为统一的网络民意和社会影响力。
网络媒介一方面为公共事务的探讨提供的开阔的空间;另一方面也为公共意见的表达和交流提供了舆论平台,在这里,每个人都可能成为信息传播渠道中的重要部分和意见表达的主体。新“扒粪运动”将反腐的话语权完全给予广大的受众,将权力曝光在公共的舆论视野中。“扒粪者”是“扒粪运动”中罗斯福总统对于当时那些撰写揭露新闻的记者的代称。而当今时代,“扒粪者”的范围局限性越来越小,除媒体记者之外,广大网民成为了“扒粪”的主力军。这一点尤其体现在以微博为代表的自媒体平台。据统计,目前我国手机微博的使用规模已经超过5亿。关注、被关注、转发、点名等微博功能给与受众在传播过程中无可比拟的主动地位和决定权力,这对于新“扒粪运动”的参与者来说,是最有力的技术保障。
3 新“扒粪运动”目前面临的挑战
新“扒粪运动”在收效显著的同时,一些缺陷问题也逐渐凸显。从当前案例来看,参与反腐的网民数量可观,但素质良莠不齐,网络谣言、网络暴力等现象时有发
您可能关注的文档
最近下载
- 2025年初级会计职称《初级会计实务》精讲课件 第一章 概述.pdf
- 锅炉安装施工通用工艺规程.pdf VIP
- 医院消毒供应室规范化管理.pptx VIP
- DB4102_T 045-2024 开农85夏直播花生栽培技术规程.docx VIP
- TCAMET - 城市轨道交通全自动运行系统第5部分:核心设备产品规范.pdf VIP
- 混凝土道路施工方法.docx VIP
- 2024网民网络安全感满意度调查—商用密码专题调查报告-密码科技国家工程研究中心.pdf
- 某公司采购工作手册.doc VIP
- 现代幼儿教师实用英语口语 (12)句子教学.pptx VIP
- 光伏项目经济指标工程概算造价表.xlsx VIP
文档评论(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