甲午战争的反思.docVIP

  1. 1、原创力文档(book118)网站文档一经付费(服务费),不意味着购买了该文档的版权,仅供个人/单位学习、研究之用,不得用于商业用途,未经授权,严禁复制、发行、汇编、翻译或者网络传播等,侵权必究。。
  2. 2、本站所有内容均由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本站不对文档的完整性、权威性及其观点立场正确性做任何保证或承诺!文档内容仅供研究参考,付费前请自行鉴别。如您付费,意味着您自己接受本站规则且自行承担风险,本站不退款、不进行额外附加服务;查看《如何避免下载的几个坑》。如果您已付费下载过本站文档,您可以点击 这里二次下载
  3. 3、如文档侵犯商业秘密、侵犯著作权、侵犯人身权等,请点击“版权申诉”(推荐),也可以打举报电话:400-050-0827(电话支持时间:9:00-18:30)。
  4. 4、该文档为VIP文档,如果想要下载,成为VIP会员后,下载免费。
  5. 5、成为VIP后,下载本文档将扣除1次下载权益。下载后,不支持退款、换文档。如有疑问请联系我们
  6. 6、成为VIP后,您将拥有八大权益,权益包括:VIP文档下载权益、阅读免打扰、文档格式转换、高级专利检索、专属身份标志、高级客服、多端互通、版权登记。
  7. 7、VIP文档为合作方或网友上传,每下载1次, 网站将根据用户上传文档的质量评分、类型等,对文档贡献者给予高额补贴、流量扶持。如果你也想贡献VIP文档。上传文档
查看更多
甲午战争的反思.doc

甲午战争的反思 今年是公历2014年,农历又逢甲午年。中国人民理所当然的,又要回顾两个甲子之前的那个甲午年,回顾那场中日之战。10年前,我以嘉宾身份参与陕西卫视的“开坛”栏目,在北海舰队的甲板上,做了一期纪念甲午110周年的节目,叫做“跨越百年的伤痕”。10年后的今天,整理当日的发言,原来的感慨仍在,也萌生了一些新的思索。 甲午之战的准备。新中国的两代人,都熟悉毛泽东的这句话,叫“不打无准备之仗,不打无把握之仗。”本来努尔哈赤也是懂得这句话的,他的子孙玄烨和弘历也懂,但十代以后的子孙,似乎就不懂了。甲午这一仗,从大清海军来说,可谓是无准备、无把握之仗。而日本的海军,早就下决心要和北洋水师决一死战,他们做了方方面面的充分准备。据我所看到的材料,日本海军在训练的时候,重点 目标就是要打沉“定远”舰,他们把“定远”作为自己的假想敌。日本陆军在练习拼刺刀的时候,靶子上面画的是李鸿章的头像。全国上下以打败北洋水师作为一个宏大的目标。而相反,大清一方,根本就没有主动求战的理念,没有敢于亮剑的战斗意志,当然,更没有决战必胜的信念。 战术素养与训练。说到准备和把握,这就涉及到平时训练的潜在问题。比如我们多年来一直看到或听到这样的材料,说当年日本军方拜访北洋水师的时候,发现北洋水师官兵在大炮上晾晒衣服、炮筒里面灰尘很多等等。近年有一些专家反驳这些传闻,说这些都是缺乏依据的“段子”。这些“段子”的真实性也许有问题,但从本质上批评了大清军队的训练水平,见微知著,从非常小的细节上,反映出大清军队整体的战术素养比较差。细节上的反驳,无力改变整体评价上的尴尬。 中日战争意识。今天颇有些人,跟着西方和日本的舆论,说中国的军费过高了,威胁到世界和平了。这些人似乎不懂得,战争的准备,是在和平时期就必须“天天讲月月讲”的。回到当年,说到整体的战争准备,添船换炮这样的“军队现代化建设”理念,在日本能够从上到下贯彻下来,而大清这一边,就不能得到有效贯彻。日本从天皇到很多富豪之家,都踊跃捐款,为海军添置装备。而大清这边干什么呢,反而要挪用海军经费,慈禧太后要修“三海”,后来又修颐和园。有学者指出,这个钱后来还了。但是起码寅吃卯粮,把应该更新装备的大好时间给耽误了。 其实日本当时的经济情况并不好,或者说综合经济能力并不比清朝强。它是把中国打败了之后,用战争的赔款,一步步完成其现代化的。日本那个时候,国家财政也比较困难,它在困难的情况下,能够万众一心把国家的硬件先建设好。而这个时候,慈禧太后还躺在权力的安乐椅上,做着万寿无疆的大梦。 毁誉李鸿章。谈晚清,谈甲午,都绕不过李鸿章。国人认李鸿章为卖国贼,主要是因为他代表清廷签订了一系列丧权辱国的不平等条约,包括《马关条约》。这个历史责任,李鸿章是逃脱不了的,他应该有责任。但是除了有责任之外,李鸿章也有苦衷,因为他毕竟处在那个位置,形势给他提供的可能性空间并不大。李鸿章的政治才能、军事才能,是得到当时的世界列强公认的。他是行伍出身,淮军的首领,而且从治军思想上看,应该说比曾国藩更与时俱进一点。列强对他评价比较高,日本对他也是敬畏三分。后来他去签订《马关条约》的时候,日本人还打了他一枪,说明日本确实对李鸿章有过非常大的敬畏。但是这些,都在甲午之战失败以后,变得烟消云散了,日本人从此不再把中国人放在眼里,也不把李鸿章放在眼里。 评点丁汝昌。说到当年北洋水师的丁汝昌丁军门,应该如何概括呢?第一,他大节无亏,就是说在民族气节上是没有问题的。勇于开战,决不投降。第二,应该说是人才难得,他久经战火的考验,而且努力进取,有谋略有心胸。第三,很可惜的是,丁汝昌专业不对口,他不是海军出身,造成指挥上有些外行,心有余而力不足。我们不能说他有勇无谋,他是想谋,但谋不到点子上。所以说丁汝昌这个人的一生,特别是他的死,是带有悲剧性的。对丁汝昌那个悲剧性的服毒自杀,一方面应该有历史的同情,另一方面,要从中吸取教训:我们现在一定要培养专业的、合格的领导型人才,像丁汝昌那样爱国的、敬业的、勇敢的,同时又是熟稔专业技能的现代化军官。 方伯谦与民族大节。讲到丁汝昌等甲午历史人物时,应该注意,不要简单化地评价,不要简单地把一个人概括成英雄或者是狗熊。不因为某个细节否定他的功劳,也不因为他的功劳,就忽视他做得不对的地方。比如这个有争议的人物方伯谦,他肯定在北洋海军的发展过程中做出过他应有的贡献,在战争中,他也不可能说没有一点儿好的表现。但是他毕竟大节有亏。我们说丁汝昌是大节无亏,而方伯谦呢,我们能说他是民族英雄吗?方伯谦家族的后代纪念他,这个可以理解。但是学界政界评价太高就过分了,这种人要是成了民族英雄,那岂不是谁都能成为民族英雄?尽管我们可以为他辩解,有些做法可以谅解,但是如果今天把方伯谦这样的人都讲成民族英雄,那普通老百姓都成什么了呢,就都是圣人了。战争中可以示软

文档评论(0)

guan_son + 关注
实名认证
文档贡献者

该用户很懒,什么也没介绍

1亿VIP精品文档

相关文档